慢活时代——餐饮自由

  全球瘟疫大爆发,欧美各国相继实行禁足令,香港人应该感恩,我们相对安然地度过了第一波爆发,今天仍能享受出行和餐饮两大自由。我认为当局的抗疫政策总体上在效率及人性化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而港人的自律和合作精神,亦是同样重要的成功因素。但随着海外疫情日益严峻,海外港人大举回流,有专家促请政府下令关闭所有酒吧食肆及娱乐场所,起码晚间不许营业。
  我虽然同意要加大力度防疫,但全面禁止食肆晚间营业未必带来多少额外效益。以我所知,本地集体感染个案,如火锅群组和婚宴群组,都涉大量人群的长时间聚集,没有一宗可以单纯归咎于外出吃饭。其实疫情发展到今天,已有多家大小食肆倒闭,仍在勉力求存的,晚市人流十分疏落,一般不会构成风险。最新公布的限酒令,应该也有助减少人群聚集。我认为进一步措施要有针对性,例如规定每桌人数不可超过四个、桌与桌之间相距起码一米、甚或规定晚间只可营业到九时等。这样做等如禁止所有婚宴或聚餐等高危活动,但仍留予饮食业一线生机,也不致于剥夺民众偶尔上馆子吃一顿的自由。
  餐饮业界有人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建议仿效英国的做法,所有食肆停业两、三周,期间由政府支付租金和工资,估计每月要花费几十亿。钱还是其次,这方案的问题是,今天谁能说得准疫情会维持几个星期,还是几个月?
杨立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