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深藏不露而享有权威

  对于哈里王子夫妇退出皇室,英女皇发声明,威严溢于言表。
  英女皇平时不动声色,近乎隐形,但是拥有不怒而威的尊严和地位,广受国民爱戴,甚至在国际上也如此,在英联邦国家依然享有超然的国家元首地位。
  英女皇「无为而治」,以个人威望代替实质权位,值得深入研究。
  中世纪的欧洲贵族统治,也奉行威权,因此有马基维利的名言「使人爱戴不如使人畏惧」之流传,更成为西方政治厚黑学的代表。但是,英国的君主统治,从十三世纪《大宪章》开始,就已经和欧洲宗教传统深厚的宫廷分道扬镳。
  从《大宪章》签署开始,国皇和贵族分权确立,再加上伊莉沙白一世和苏格兰女皇的竞争,英国的君主统治不但没有唯我独尊,一统天下的目标,反而加上远离欧洲大陆,隔岸观火的先天地位,寻求势力均衡而自保,成为英国政治传统的主旨。
  这种君主王权文化,和中国人熟悉的「天子」不一样,即使查理一世发起内战,造成大规模的动荡,结果却是由法庭判决处死,而不是死在「反贼」滥杀无辜的刀下。查理一世之死,并没有掀起王朝兴替的革命,而这种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反复轮回多次,克伦威尔也没有取而代之,因为对英国贵族传统而言,皇室不可以随便更替,许多人更为斩杀国王而忏悔,认为粗暴践踏既有的传统和体系,是一种极失体面和不荣誉的事情。因此,英国最终发生光荣革命,降服君权,并非偶然事件。
  君主交出权力之后,换得的是荣誉和声望。荣誉和声望,是虚无的权力,只可意会,必须深藏不露,绝对不可滥用——这便十分考验智慧了。因为深藏、含蓄、克制和人的天性相违背,需要理性、信仰、制度的约束;绝大多数人喜欢张扬、卖弄,有风驶尽𢃇,拿着鸡毛当令箭,像中国历史上的项羽所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可以代表许多人对于「当皇帝」的看法。
  但是英女皇六十多年来,克制、低调,为保持国家的象征、古老的传统而克制甚至隐藏自我,而不是利用女皇之尊到处炫耀,享受娱乐版的镁光灯的聚焦。但她所秉持的价值观,皇室下一代是否能延续,不免令人怅然。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