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利 - 恒生与汇丰 | 巨B讲投资

  1965年恒生银行因为挤提危机而求助于汇丰银行,汇丰以5100万元收购恒生51%的股权,至今已经过了60年。当时,汇丰承诺不会介入恒生的日常管理,只会派遣董事。但随着时间推移,汇丰在恒生影响力逐渐扩大,恒生也逐渐成为汇丰旗下一间子公司。细心的人会发现,许多新的服务和创新尝试在恒生首先推出,成功之后,汇丰才会跟进。

  此次裁员主要集中在工商金融及后勤部门。为甚么会针对工商金融部门?恒生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工厂客户,这些客户在60、70年代香港工业繁荣时期迅速成长。然而,汇丰对这些小型客户并不感兴趣,恒生却持续发展,逐渐成为这些客户的主要银行。随着这些客户进军地产市场,他们开始借贷购买商业地产,这一模式曾经非常有效。不过,早在半年前,汇丰已经对恒生贷款部门进行了监督,并对其贷款批核程序表示不满。恒生在2月公布的业绩显示,不良贷款比例从去年的2.83%大幅上升至5.32%。因此,此次大规模裁员可能为未来的两项融合定下初步的方向。

  汇丰目前持有恒生63.3%的股份,对于客户来说,两者之间的功能差异并不大。因此,从长远来看,两者合并并非不可能,毕竟不参与管理的承诺是60年前收购时的约定,而当时的管理层如今可能已经不在。

  恒生这几十年来一直扮演「丑人」和「白老鼠」角色,随着银行业地位逐渐被削弱,对于这间发钞银行来说,慢慢退出市场也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从商战的角度来说,汇丰中后台的大佬们肯定会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提出拿下恒生的管理权,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虽然经济下行现在未必能够大幅请人但科技发达,大不了加入AI让现有的员工学习提高竞争能力,站的位置不同观点也不同,反正从金融的目光来说,裁员是利好公司盘数,令该公司显得更有投资价值,银行业难道不懂这个做法吗?

Collis Capital合伙创始人
刘伟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