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冻龄还是活出青春? | 神耆商机

  早前有内地朋友谈起香港的「冻龄现象」时感叹:「很多香港人确实不『显老』,如现年59岁的『郭天王』,和其岳父仅相差两岁,前者却风采依旧,二人看起来却像极两代人。」年轻感与刻意扮嫩往往只是一线之差,街头有些几十岁的「阿姑」穿着少女风连衣裙,指尖点缀着闪亮的美甲;也有些大叔将头发染得又红又绿等等,这些装扮未必人人欣赏,甚至会让年轻人觉得违和。

  扮青春,某种程度上也是现实所逼。据平机会早年调查,受访的在职人士中,有78%认为年龄60岁或以上人士最易遭受年龄歧视;也有近七成人认为50至59岁人士最易受相关歧视。有退休高管感叹:「中年人费尽心思扮年轻,不但改变着装、健身塑形,甚至会尝试医美,无非是想保持『竞争力』,避免被贴上『老海鲜』的标签。」然而,美国有研究显示,这种「年龄冒充者」现象,反而会令其更不受年轻人欢迎。

  岁月的痕迹终究难以完全掩盖,有位阅(女)人无数的前辈分享:「医美技术先进,但细节往往会曝露年龄,其中出卖女人年龄的是手臂;出卖男人年龄的则是肚腩。男士年过半百仍能保持平坦的腹部,已经很有『青春感』。」一位美魔女回应说:「做女人很难,既要偷偷摸摸地注射填充物,到肌肉松弛、手筋浮现时又会再被人指指点点。女人看女人更尤其刻薄。」

  「与其画蛇添足,甚至弄巧反拙,不如像歌手叶蒨文那样,以满头银发和活力四射的舞台表现证明:『年龄只是数字,魅力源于自信。』」一位老太太总结。真正的「冻龄」秘诀,不但在于外在的修饰,也在于由内而外散发的从容。或许,香港人最擅长的,不是对抗岁月,而是与时光优雅共舞。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