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早退休 计错数 远虑多 | 神耆商机

  有位朋友未够50岁便急流勇退,于是笔者好奇问他:「太早『上岸』,不会觉得闷吗?还是另谋高就?」朋友笑说:「真退休啦!我9成烦恼都来自工作,没了这9成烦恼,你说我开唔开心?𠵱家终于自由,趁后生及时行乐,生活反而更充实。」

  对一些需要体力劳动、日理万机、工作压力极大的人来说,中年退休确实是一种福气和解脱。然而,有过来人却持不同意见:「现时人均寿命80多岁,活到90岁也并非奇闻异事。即使50岁退休,未来还有40至50年的路要走,几乎等于你出世到𠵱家嘅时间,会唔会闷?加上健康走下坡,只有前50年累积的财富肯定够使?如果退了几年才发觉『计错数』、想再揾钱,这时方知道人走茶凉了。」

  据汇丰今年调查,本港中产人士平均需拥有超过2000万港元的资产组合,才能实现理想退休生活。有位前辈感概:「『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举个例,银纸可以『缩水』,现在每月几万可能好够用,但30年后随着通货膨胀,抑或联系汇率有变,几万会唔会只够食餐饭呢?」

  回看历史,人类经常对未来预测错误。以「人口爆炸论」为例,其曾提出因食物算术级数增长,赶不上人口几何增长,因而预计70年代将会有数亿人口饿死。然而时至今日,全球生育率却持续下降,日本、瑞典、丹麦等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昔日名人专家都「大跌眼镜」。

  有位「退而不休」的投资银行家分享:「始终『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世事无常,兴衰难料。随着AI急速发展、新一轮中美贸易战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剧等多项因素,世界未来数十年似乎充满特别多未知之数。现时不少长者依赖定存、收租、年金或投资产品等收入,期望慢慢『叹世界』,但是否万无一失?」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