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 - 黄金强势难以复制 | 汇市焦点

今年以来黄金表现相当亮丽,价格一路向上,并于4月创下每盎司2431.5美元的历史新高。回顾黄金创新高的背景,事实上并非所有因素都利好这个贵金属。首先,由去年底到今年第一季,美国公布的一系列强劲数据,驱使市场不断调整对联储局今年减息预期,预测的减息次数由6至7次,削减到1至2次。美国国债孳息率应声上扬,其中10年期美债孳息率及实际孳息率,于4月分别上升至4.73厘和2.31厘。然而,零利率的黄金不但没有受到打击,反而不断攀升。

  其次,随美债孳息率的上升,美汇指数也收复大部分去年底累积的跌幅。今年首季升值3.1%。这对于以美元计价的黄金而言,并非利好消息。

  第三,不论是俄乌战事还是以巴冲突,于今年第一季都处于受控状态。全球经济也没有出现陷入衰退的迹象。换言之,避险需求并不强劲,因此市场情绪也难以解释黄金一枝独秀的表现。

央行投资者市民齐增持

  第四,虽然投资者通常将黄金视为对抗通胀的资产,但事实上黄金与美国通胀率的正相关程度并不高。况且近期美国通胀比起过去两年,已经明显降温。

  总括上述因素,不难理解为何ETF黄金持有量维持在2019年以来低位,并没有跟随黄金价格上升而增加。

  那么为何黄金会不断上升?这背后少不了实际需求的支撑。一方面,全球央行包括中国央行在过去逾一年时间内每月增持黄金,旨在外汇储备的资产配置更多元化。另一方面,在市场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长期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和养老金也是黄金的主要买家。而见证黄金持续上升,同时担忧通胀居高不下的普通市民,似乎也出现购买实体黄金的热潮。当然,4月以色列和伊朗冲突引发的避险情绪,同样为黄金带来支持。

  虽然地缘政治风险快速消退,而且中国央行购买黄金的速度放慢,但近期美汇指数和美债孳息率由高位回落,再度支持黄金上升至接近每盎司2400美元的高位。

  在黄金表现强劲的情况下,其他大宗商品表现相对逊色。例如,彭博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尽管有所上升,但仍较2021年的高位低逾20%。铁矿石价格年初至今也下跌约20%。

  由此可见,在没有央行需求加持,同时中国经济仍然低迷的情况下,除了黄金之外的大部分大宗商品并不容易录得强劲升幅,遑论创历史新高。

  总括而言,有别于其他大宗商品,黄金创历史新高背后的原因较为独特,短期黄金可能在大宗商品市场内,维持一枝独秀的表现。

李若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