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舜 - 碧桂园应获支持(一)|环球楼市观望
首先碧桂园面临一个甚么局面呢?公司财政问题,外面人说不清楚。但从大环境上,好比一个成年人,每天能吃饱饭并背负50公斤行李,走路还算稳当。现在是困难时期,一日只能吃三分饱还是要背负50公斤,还不能放下,一晃就是3年这就勉为其难了,强人也倒下了。
碧桂园与恒大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较,有人说它是恒大第二。乍看起来,他们有些相同之处,比如规模巨大,比如重点在三四线城市。但是碧桂园与恒大不同,无论是公司的基本面、企业文化,还是当下所处的大环境,都大不相同。可以预见到,碧桂园如果倒下,会产生的一系列效应,我们可能面临难以解开的局面。
首先从基本面看,这是一间以监管层标准衡量表现优秀的公司。优秀公司的倒下,对我们内地楼市是一个重创,可以说以后只能买国家队了。细心去看,这一轮房地产调控始于2020年8月,住建部、人民银行等机构针对房企「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普遍性问题,制定「三条红线」的标准,要求房企在2023年底前实现「三条红线」都不越线: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小于70%、净负债率小于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在标准发布后的2年中,市场下行与疫情叠加。在这样的情况下,碧桂园通过销售回款和资产处置,降低销售资产规模和财务经营杠杆,从2020年的踩一条红线到2022年底一条红线都没踩,提前1年达到监管标准。万亿级企业的大幅瘦身,个中艰辛外人无法体会。
其次,行业龙头的倒下,很可能会让我们激活楼市的种种努力,消弭于无形。尽管碧桂园没有恒大两万多亿的巨额负债,但无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市场地位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要知道,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碧桂园连续多年稳坐行业第一。并且在恒大、富力等大公司相继爆煲后的两年中,面对一再向下的市场,这间公司始终努力维持经营运转,为中国房企扛起一面大旗,也给市场活力留下火种。
环球楼市评论人
郑伟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