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舜 - 3000亿保交楼 销售成难题|环球楼市观望

「停贷潮」,是大家逼不得以的方法,让解决烂尾楼问题的舆论声音能够传达至政府层面,而各地方政府,都提高了「保交楼」的优先级。

当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筹设房地产基金的计划,基金规模可能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借此希望能解决内房资金紧张的问题。政府出面协调,资方纾困,项目积极采取措施,现在全国各地都陆续有烂尾项目被成功接管的消息,不少项目已经在加速复工。但是,项目被接管和复工只是一个开始,并不代表着问题就解决了。

在经历了复杂的债务梳理、艰难的谈判,好不容易确定了盘活方案,启动复工之后,项目很快会遇到一个更大的问题:销售。因为不管是战略投资、债权方接管,还是破产重整,各种解决方案的最后,都要通过剩余货值变现来解决前面的债务问题。简单说,该项目必须不是资不抵债,否则盘活的机会就相当困难。

在市场上行期,烂尾楼的盘活销售相对简单,如7年前的惠州光耀集团破产所剩下的项目,多个项目被资方接盘后,直接开渠道就能卖完。

一些多年烂尾的项目,入市时甚至都不需要任何宣传,直接当做新盘销售即可。毕竟,只要楼价上升,所有问题都不会是问题。

但是,现在的市场环境不同了,各地新盘滞销,楼价呆滞。普通新楼项目都不好卖的环境下,这些好不容易盘活的烂尾楼,经过续建后重新入市销售,将更加艰难。

诚言现阶段,除了要解决系统性烂尾楼问题之前,我们应该要反思在预售楼花的资金监管问题,还有就是楼花项目的抵押权预告登记中的银行角色是属于优先偿还,还是如买家在建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还未办理时就发生违约,银行可要求开发商承担保证责任。那可以从根本问题上解决,万一出现烂尾楼,但业主还要供死会的问题。
环球楼市评论人
郑伟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