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杰 - 保衞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第一步|圆融圆通

香港固然要控制疫情,但同时要顾及经济和金融中心地位,否则即使疫情退却,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能一去不返。政府昨日就社交距离措施作中期检讨及交代,包括暂缓全民强检、大部份防疫措施不会提早有任何放宽,并会按原定计划延至4月20日。

但从4月21日起,将会分三个阶段以三个月时间,逐步解除大部份社交距离措施。另外,由4月1日起,港府将取消现时9个国家的禁飞令及「理顺」入境本港的检疫令安排。

第五波疫情依然严峻,在新增确诊人数持续高企的同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也面临挑战,特别是当竞争对手,如新加坡等,正采取相对较宽松的防疫策略时,香港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要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人才业务走了便不会再来。

国际媒体彭博分析指出,「作为亚洲地区金融与运输枢纽的竞争对手,新加坡正在放宽疫情相关的限制,试图使经济成长重回轨道」。事实上,新加坡政府于2月底放宽5大防疫措施,而非推出更多限制令,唯强制口罩令依然维持,希望避免混乱民众和有利国家经济。彭博经济学家更整理数据,发现许多企业由于担忧香港严格的防疫措施以及严格的旅游规范,开始将业务重心移往新加坡。

过去两年,不少外资公司撤出香港,香港的劳动力人口亦是近7年最低。有些经济学者预计人才流失潮将会持续加剧,认为2022年香港的经济不容乐观。由于疫情关系,香港自1月初起,禁止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8个国家的航班赴港,而这也让许多外商企业和外派人员开始考虑在港的去留问题。

放宽禁飞令及「理顺」入境本港的检疫令,无疑是挽留人才、力保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第一步,还有很多补充性和辅助性的工作要做。要知道外资自2019年下半年起,对香港的观感有了很微妙的变化,要努力做好开放和宣讲工作。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