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边财话——欧央行的通胀疑惑

  欧盟统计局月初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欧罗区通胀率达3.4%,高于市场预期,并创13年新高,区内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当月的通胀率分别攀升至4.1%、2.7%和3%,均处于历史高位。分析人士认为新冠疫情下非典型的经济复苏,正促使欧罗区走出持续数年的低通胀周期,通胀持续高企既是近期能源价格高涨的结果,也反映当前经济复苏过程中供需失衡,供应瓶颈不断推高商品价格,预计高通胀短期难退,经济复苏之路又充满不确定性,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走向自然惹人关注。
供应瓶颈不断推高商品价
  数据显示,9月欧罗区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7.4%,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1%,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7%。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1.9%,能源价格无疑是推升当月通胀的主因,去年疫情全球蔓延一度导致世界经济停摆,一度令国际能源价格大幅跳水,今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一方面是基数效应与经济复苏叠加的结果,同时供需矛盾加剧也是原因之一。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在该行主办的线上中央银行论坛上指,今夏欧洲风能发电量偏低,需要常规能源填补缺口,一定程度上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对天然气依赖度较高的下游产业如化肥、食品包装等价格跟涨,促使欧罗区正经历极不寻常的复苏。这种非典型复苏表现为经济快速增长,但供应瓶颈过早出现,通胀随著经济部门重新开放而迅速反弹。
  分析人士认为,上游原材料不足、运输不畅、下游需求激增导致全球制造业供需矛盾仍在发酵,正由于供应瓶颈持续的时间较预期长,相比从前通过降低利润率来消化更高成本的做法,生产企业如今似乎更愿意将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亦令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即使明年欧罗区物价上涨压力可能减小,但从长期来看通胀对德国和整个欧罗区来说依然是个问题,对以维持中期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欧洲央行来说,欧罗区通胀变化及预期直接影响其货币政策决定。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