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香港经济指数?

  昨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超过1,100点,下跌幅度逾4%,成交超过2,600亿元。对比区内其他指数,恒生指数的跌幅最大。恒生指数的表现再次与香港经济走向背道而驰,是否应该另外成立指数?
  恒生指数昨日暴泻,创去年12月底以来新低。如果回望香港经济情况,去年年底正值第四波疫情,即使是圣诞及新年佳节,香港仍然实施限聚令及堂食禁令,市道萧条。对比现时情况,早前举行的书展人群涌涌,昨日闭幕的动漫展更排了长长人龙,而最新失业率下跌0.5百分点,一切皆反映香港市道正逐步复苏。
指数无法反映经济情况
  根据市场分析,今次股市暴跌,主要原因是内地加强各行业的监管,例如日前公布严格规管整顿教育补习行业,令多只中资教育股出现「洗仓式」下跌;昨日为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平台必须确保当地外卖送餐员劳动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市场人士更明言难以估计内地下一步将针对哪一个行业及规管力度。
  另一方面,去年7月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数,虽然被称为港版「纳斯达克」,不过当中30只成份股以内地科网公司为主,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监管风暴下,与全球其他科技指数相比,表现未如理想,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香港的科网股低迷,今日收市报6790点,与今年2月历史高位11001点相比,回落近40%,如果与去年开市的6862点相比,则下跌1%。
  无可否认,香港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及集资者皆主要来自内地及海外,因此香港可以算是最国际化的国际金融中心。然而,现时香港似乎缺乏一个股票指数以反映经济情况,更遑论透过股票市场预视投资者对香港经济的展望。恒生指数公司今年3月表示计划将恒生指数成份股数目增加至100只,并保留香港公司的代表性,维持香港公司数目为20至25只,不过是否足够?抑或应该另设香港经济指数?
陈民杰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