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边财话——美联储被逼到墙角

  美国劳工部13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CPI按月上涨0.9%,是2008年6月份至今最大按月涨幅,数据还显示当月CPI按年上涨5.4%,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按年上涨4.5%,是1991年11月份以来最大按年涨幅。上周五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7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0.8,远低市场预期,表明消费者对通胀上升感到担忧,只是这两组数据似乎都改变不了美联储的淡定姿态。美联储主较鲍威尔上周三出席国会听证会时表示,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美联储早前预计更高,但导致价格上涨的因素是暂时性,美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通胀压力较预期高
  鲍威尔的表态自有道理,美联储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瓶颈制约美国经济复苏,造成通胀压力暂时加大,这正是美联储用于解释「通胀是暂时性」的理由,却无意中印证通胀并不会那么快消失,理由有三:第一,供应链瓶颈反映出美国长期存在的制造业衰退问题,去年疫情爆发后,美国政府通过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释放天量流动性提振经济,短时间内迅速刺激美国国内需求增长,但美国企业却没有相匹配的生产能力,供需失衡的矛盾反映在价格上,便形成美国CPI不断创新纪录的奇观。
  第二,劳动力短缺背后是结构性变化,目前美国劳动参与率维持在61.6%,比2020年2月份低1.7个百分点,一方面是拜登政府的失业救济福利覆盖范围扩大、时间延长且额度增加,促使更多人退出劳动力市场。
  第三,美国国内疫情反弹大大提升经济复苏的难度,7月份以来,美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死亡病例数持续上升,疫情呈反弹迹象。如果在美国国内引发新一轮疫情,将打击本已迟缓的经济复苏,甚至可能进一步引发滞胀。
  对这些问题,美联储或许心知肚明,但为了提振复苏的信心,仍坚持「通胀是暂时性的」口径,但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时也留下退路说:「如果高通胀持续并影响到通胀预期,美联储也会毫不犹豫地以合适的方式调整政策」。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