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来辞——当遇上Sound-bite天才

  在外景或室内拍摄,必备一个像电视或荧光幕的机器,供给现场的导演、灯光师、梳化服、演员;即时检视拍摄状况。
  拍摄前,先是幕后透过它做准备,例如灯光师以粗犷方式去指点下属,收音师会金睛火眼找有利位置,演员助手、梳头、化妆师确保演员们的妆容服饰,而未需要埋位的演员也爱坐在那里。
  简单来说,这部机器永远在导演跟前,而演员绕成第二环,随后是工作人员结构成第三环。这个观测地带,常能看到人生百态。
  一边盯住荧幕发表意见,一边不经意将手,轻放在导演的大腿,当然惹得察看到的人们窃窃私语。属于花生一碟,我亦笑笑就算。反之,留下深刻印象,就是以下情况。
  有些人的嘴巴,讲话就是强项,即Sound-bite天才,牵引群众情绪,轻而易举带风向。而拍摄是团体工作,这种人就如鱼得水。拥有如此天赋,不甘于平静的,总会生事端去达到目的。
  我不止一次,目睹拥有这种属性的人,先是跟导演混熟,常伴在身旁哄笑,随之看着荧幕拍摄时,指责正在演出的演员的不是。「他这样演法是错!」「傻的吗!这个镜头配他这样演法,这场戏不能要了!」
  我默默看着,心想:「在潜移默化,动机邪恶,居心叵测⋯⋯」这样的小动作,无非想矮化他人,让导演剪掉对方的镜头,甚至是戏份。人群心理,亦是很微妙,总是让这种人得逞。
  还好也有例外的时候,一位不知道被打毒针的演员,在金像奖颁奖典礼,就凭该片拿下最佳配角。看着对方拿着奖座,立时大快人心,原来邪不能胜正不是口号来的。
李珊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