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 留住人才可保公司强势|商识满天下

刘伟恩(Lawson)(图)从小喜欢汽车,与多数爱车男孩不同的是,他更爱想像,未来世界的汽车会是怎样的呢?他曾幻想未来汽车是自动行驶无人驾驶的,不用汽油用电力的。时代的步伐太快,儿时科幻今日几近成真,无人驾驶汽车已在试行阶段,而电动车已普及发展,他成为「基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与客户「共建电动车充电无障碍」,这个事业上的突变,可说是无心插柳,却成就了自己。

早几年Lawson任职顾问公司,为的是充份理解建造业从上游到下游每个流程的相互关系,推动行业新发展,爱车只是个人兴趣。从汽车杂志报道得知,「巴黎气候协议」通过定于二○五○年起快速减排,达成人类活动排放以及自然贮存量之间的均衡,达致碳中和的目标。因此他认为,电动车不是一个潮流而是一个转型,未来全球各地都通行。一次偶然机会,得悉生产力促进局有个投资项目,开发电动车智能充电系统,本来无心转行的他,兴趣使然决意一试。

二○一六年Lawson创办自己的一人公司「基石科技」,接下生产力局的计划,一年之间,开发了两个项目,一是云端管理系统,一是吊顶式充电产品,技术团队由生产力局提供,由此启动香港设计的硬件生产。翌年产品面世,香港电讯和中华电力两间机构正寻求充电服务,于是成为公司最早的客户,有这两大名牌开路,当然招引不少发展商,公司开始增加人手,研发更多相关项目,眼看前景一片光明,以为从此一帆风顺?错了!就是这一年,他遭遇人生第一个重大挫折。

二○一七年财政预算案公布,取消电动车零税务优惠,当下市场大受打击,那一年本地电动车销售量,由过去每年几千辆跌到全年仅有一辆。正当公司要起步的时候,竟出现这可怕的现实,这条路怎走下去呢?

这个意外的冲击,没有吞噬Lawson的壮志雄心,反而激起他奋发图强的决心。他说人不可以被环境牵制,反之要创造环境,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两者并行不悖。正是这种置诸死地而后生的顽强意志,逼使他坚守岗位继续埋头苦干,公司因应环境变化转型充电服务收费平台,几年努力不懈,到二○二○年已发展多个投资项目,接手大型停车场的基建工程,给车场进行整体提升,同时取得车场的充电专营权。项目涉及大量资金,需要一个采集资金的平台,是年「基石科技」在创业板上市。二○二二年公司员工已达一百人,其中百分之四十是工程人员,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团队,并且开设另一家再生能源公司,从事环保业务,包括:废物源头分类并设置回收机;纸盒、铅罐、厨余等回收处理;以及开发电动车电池循环再用。

过去两年多疫情徘徊不去,Lawson坦言对公司行政管理和市场营销有影响,最初「家居上班」政策突如其来,大家措手不及,毫无准备下工作效率的确很低。由于业务性质需要进入屋苑,与管理公司和业主立案法团不能面对面接触,沟通上有困难,一时间大家都不适应,很多工作受到阻延,但是很快他就找到应变方案,马上著手视像系统升级,同时把所需文件上传云端管理,公司和客户通过网上平台恢复正常运作。

应变方案持之有效,仰赖员工之间的和衷共济,Lawson一手建立开放式公司文化,实行层级管理而摒除阶级观念,员工不论职级地位平等,部门之间直接沟通,同事之间感情融洽。这种和谐关系如何建立的呢?「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是他的不二法门,态度谦卑,不耻下问,用心聆听,开诚布公。他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每次聆听都是学习机会,他要求管理层也要持开放态度,公司事务保持公开透明,人人都参与其中。
  管理和做人同是一门大学问,Lawson工作之余不断增长学识,去年他进修中大EMBA硕士课程,尽管在市场方面累积不少经验,其他还有许多不足,他要自己更专业更全面。在多元背景的同学互助互动中,他开拓了更高更阔的视野,看见电动车与环保技术结合发展的场景;另一个重要发现,原来读书和背景不同的人,同一件事的看法很不一样,因此要懂得包容,有容乃大。

中大商学院的教育理念是:商业为社会服务。这个理念正与他的公司文化相脗合,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公司吸纳人才也要留住人才,方可保持强势,他相信公司文化就是最大优势,虽然目前经济尚未明朗,但对环保科技的前景非常乐观,一旦境外旅游规限解除,将会大力开发内地和东南亚国家市场。(下)
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