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识满天下——Just A Moment!为何要等一等?
在疫情中开创自己的事业,潘凯琳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甚么?是人。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成立「Just A Moment」的初心,是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心理困境,希望给社会带来转变。在组织公司成员的过程中,有人对工作目标不能理解,有人对前景没有信心,很多因素致使人手多次更替,其中经费来源也是重要因素。
凯琳曾考虑将创科元素与心理服务结合,以人工智能分析辅助心理治疗;后来逐渐发现,香港在这方面的资源非常匮乏,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援远远落后于欧美地区,市民大众对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明显不足,且目前要开展这方面的科技研发难度太大,难以申请创科项目的资助;另一方面,疫情令社企间争取资助的竞争加剧,间接令她更难取得相关资源。维持营运往往是社会创业最艰难的任务,经过不断争取、尝试,她终于找到自己的出路,转移发展「Just A Moment」的重心。
每个创业者都曾在创业路上面对孤独与压力,回顾这个艰难的经历,凯琳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对于完全没有营商经验的她来说,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一关。她调整自己的思路,决定向心理服务平台和推广心理教育两大方向发展,首先在不同社交平台发放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资讯,透过知识传播使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藉网上平台的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适当的治疗师,解除心理困扰。
她特别强调,平台的服务对象更多针对的是常人,而非大众标签的「病患者」。情绪、抑郁、压力、孤独以至不快乐等等是所有人都会遇上的状况,但一般人往往忽视了它们,并视之为「软弱」的表现。许多人亦认为只有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寻求心理协助,这其实是认知不足造成的错误观念。她认为,社会的污名化,导致许多有心理困扰和情绪不安的人孤立起来,他们收埋自己,不肯面对问题,使心理状况愈趋恶劣,结果最终需要寻求精神科医生的药物治疗,她认为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尤其是社会不安、经济低迷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心理困扰的状况,凯琳分享了一个在平台上寻求心理咨询的典型客人:疫情中经济衰退,就业困难,一位年轻毕业生一直找不到工作,处处碰壁,心理压力很大,甚至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通过平台治疗师的探究分析,追溯到家庭状况,原来家人一向对他期望很高,行为表现以及学业成绩必须达到指标,他在学时已经承受很大的压力,念完大学投入社会,他有心理上的恐惧,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应付工作,不能达到父母期望的目标,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因此每次面试都失败。透过Just A Moment平台的协助,他找回失去的自信,也明白自己是个正常的普通人,和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由校园踏进社会有一个必经过程,要自己去适应。
当一个人陷入情绪的低谷,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问题绾结在一起,脑海一片混乱,感觉孤独无援,不由自主一步步挣扎着走入死胡同,这时候,有个声音呼唤你:「Just A Moment等一等!」有如当头棒喝,霎时间的醒觉,你会发现周边的空间其实很大,你可以选择的路还有很多,没有必要走上绝路。然后,有人帮你梳理乱七八糟的问题,帮你了解自己,清晰知道自己要的是甚么。在一个关键时刻,为困境中不能自拔的人伸出援手,拉他一把,这就是潘凯琳建立的心理健康平台的第一要务。
凯琳说,其实每个人都面对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这是都市人正常状态,若没有适当处理,堆积日久会形成难解的心结,因此必须学会情绪管理,提升心理质素。她亲身体验的处理方法,就是书写,把不开心的、令人苦恼的、想不通的问题,统统用纸笔写出来,手写了等如心中的郁结吐出来了,心情就舒坦了;将文字重组一下,可能会发现原来都不是问题。大学时她办过两次书写活动,参加者透过手写书信,把心里的话写出来,在不露面的情况下,较容易放开怀抱尽情抒发,而同学之间又可以成为笔友,互相倾诉心事,从而自己解开心结。
当人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其他事情自然不受关注,所以凯琳也认同瑜伽、静坐、冥想等教人专注于呼吸练习的活动,专注能帮人自我调节、消除烦恼。有人心情欠佳时烹煮佳肴美食,或烘焙手作面包,专注于这些兴趣活动,也是消除焦虑、纾缓情绪的好方法。
还有的,就是接触大自然。大自然是生命的感官,通过客观的审视,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大自然的景观中释放情绪,也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人生的希望在那里?在潘凯琳的年轻生命中,她认为人生的希望在创造快乐,而创造的条件在于自己的心态。她劝喻年轻人即使再绝望,也要抱持希望,相信努力可以改变自己,只要有信念,等一等,一切会变得更美好。(下)
本栏由中大EMBA课程专访成功机构,冀读者能从中借鉴其成功理念及心得。撰文︰ 予倩
陈志辉教授
凯琳曾考虑将创科元素与心理服务结合,以人工智能分析辅助心理治疗;后来逐渐发现,香港在这方面的资源非常匮乏,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援远远落后于欧美地区,市民大众对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明显不足,且目前要开展这方面的科技研发难度太大,难以申请创科项目的资助;另一方面,疫情令社企间争取资助的竞争加剧,间接令她更难取得相关资源。维持营运往往是社会创业最艰难的任务,经过不断争取、尝试,她终于找到自己的出路,转移发展「Just A Moment」的重心。
每个创业者都曾在创业路上面对孤独与压力,回顾这个艰难的经历,凯琳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对于完全没有营商经验的她来说,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一关。她调整自己的思路,决定向心理服务平台和推广心理教育两大方向发展,首先在不同社交平台发放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资讯,透过知识传播使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藉网上平台的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适当的治疗师,解除心理困扰。
她特别强调,平台的服务对象更多针对的是常人,而非大众标签的「病患者」。情绪、抑郁、压力、孤独以至不快乐等等是所有人都会遇上的状况,但一般人往往忽视了它们,并视之为「软弱」的表现。许多人亦认为只有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寻求心理协助,这其实是认知不足造成的错误观念。她认为,社会的污名化,导致许多有心理困扰和情绪不安的人孤立起来,他们收埋自己,不肯面对问题,使心理状况愈趋恶劣,结果最终需要寻求精神科医生的药物治疗,她认为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尤其是社会不安、经济低迷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心理困扰的状况,凯琳分享了一个在平台上寻求心理咨询的典型客人:疫情中经济衰退,就业困难,一位年轻毕业生一直找不到工作,处处碰壁,心理压力很大,甚至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通过平台治疗师的探究分析,追溯到家庭状况,原来家人一向对他期望很高,行为表现以及学业成绩必须达到指标,他在学时已经承受很大的压力,念完大学投入社会,他有心理上的恐惧,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应付工作,不能达到父母期望的目标,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因此每次面试都失败。透过Just A Moment平台的协助,他找回失去的自信,也明白自己是个正常的普通人,和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由校园踏进社会有一个必经过程,要自己去适应。
当一个人陷入情绪的低谷,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问题绾结在一起,脑海一片混乱,感觉孤独无援,不由自主一步步挣扎着走入死胡同,这时候,有个声音呼唤你:「Just A Moment等一等!」有如当头棒喝,霎时间的醒觉,你会发现周边的空间其实很大,你可以选择的路还有很多,没有必要走上绝路。然后,有人帮你梳理乱七八糟的问题,帮你了解自己,清晰知道自己要的是甚么。在一个关键时刻,为困境中不能自拔的人伸出援手,拉他一把,这就是潘凯琳建立的心理健康平台的第一要务。
凯琳说,其实每个人都面对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这是都市人正常状态,若没有适当处理,堆积日久会形成难解的心结,因此必须学会情绪管理,提升心理质素。她亲身体验的处理方法,就是书写,把不开心的、令人苦恼的、想不通的问题,统统用纸笔写出来,手写了等如心中的郁结吐出来了,心情就舒坦了;将文字重组一下,可能会发现原来都不是问题。大学时她办过两次书写活动,参加者透过手写书信,把心里的话写出来,在不露面的情况下,较容易放开怀抱尽情抒发,而同学之间又可以成为笔友,互相倾诉心事,从而自己解开心结。
当人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其他事情自然不受关注,所以凯琳也认同瑜伽、静坐、冥想等教人专注于呼吸练习的活动,专注能帮人自我调节、消除烦恼。有人心情欠佳时烹煮佳肴美食,或烘焙手作面包,专注于这些兴趣活动,也是消除焦虑、纾缓情绪的好方法。
还有的,就是接触大自然。大自然是生命的感官,通过客观的审视,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大自然的景观中释放情绪,也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人生的希望在那里?在潘凯琳的年轻生命中,她认为人生的希望在创造快乐,而创造的条件在于自己的心态。她劝喻年轻人即使再绝望,也要抱持希望,相信努力可以改变自己,只要有信念,等一等,一切会变得更美好。(下)
本栏由中大EMBA课程专访成功机构,冀读者能从中借鉴其成功理念及心得。撰文︰ 予倩
陈志辉教授
最Hit
地域强者 全球挑战 首个获「M」品牌认可电竞赛事BLAST Premier Rivals 8支参赛战队揭晓
2025-11-12 00:00 HKT
马场浮世绘|苗杰美被罚停赛三十日
19小時前
TVB「一线小生」得知爱妻怀孕反应令人感动 紧拥老婆眼有泪光笑不拢嘴:中咗两万奖金
2025-11-12 21:30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