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工作过劳危险多 劳工保障勿轻视 | 社论

  一项国际调查结果显示,香港位列「全球过劳城市」第二,仅次于排第一的杜拜,而排第三是吉隆坡。对多数打工仔而言,每天工作、休息、私人时间各占8小时的黄金比例,或许是空谈。去年7月一名电梯技工连续通宵工作两晚、合共近59小时后疑身体过劳,诱发心脏病猝死,留下遗孀和一对子女。据其妻和工会整理的资料,该名技工生前半年每月平均工时逾352小时,他不眠不休地工作,可能是本港打工仔的典型例子。

  连续两天工作必定过劳,可是本港没有法律对工时有何指引或规范,以至过劳而死难以有个客观的法例定义,这同时令遗孀难以向劳工处提出申索和举证。然而港府曾经2013年成立标准工时委员会,并于2017年提交报告,虽然内文未对最高工时提出指标性的答案,但亦指出确保基层雇员可获超时工作补偿,可清弭他们面对无偿超时工作的问题。可是,关于最高工时、超时工作补偿、最少休息时间等劳工权益,多年来仍是裹足不前。

  工时规管的历史,可上溯至工业革命后,经过百多年发展后,有法定工时限制的时数大多落在每周40至48小时,并明确规定休息时间,避免因「追更」而牺牲健康和安全。虽说本港早是先进经济体,惟不少基本劳工保障还相对落后。就此,劳方要争取与资方协商,在互谅互让的前设下改善劳工条件,而政府也要跟进数年前留下的研究,就保障劳工权益,推动社会进步。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