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议员要有敢言敢说敢做的能力 | 中环High Tea

  立法会今年底会进行换届选举,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日前在北京会见港澳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了要由有能力的人担任议员,言下之意是没有真材实料的人,要先想自己是否胜任。当议员不是请客、食饭、拍拍照,欲出战者真的要想想自己到底可以作出哪些贡献。

  本届立法会本有90位议员,但立法会会期开展后,有部分议员被委任为问责局长或被政府罗致加入政府工作,结果政府举办了一次补选,之后再有议员转跑道,出缺的议席没有再以补选填补,所以至今只有89名议员。在这89个人当中,香港人认识几多人?说得出他们的名字?讲得出他们的专长?点得出他们的贡献吗?

  说实话,89个议员,约有一半议员属政党党员,其他一半人是无政党背景的,有部分议员的曝光率超低,也许连政府官员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认不到他们的容貌过去三年多,到底他们为香港打拼了甚么?市民又怎会认识他们?若市民不认识他们,又如何可以评价他们是否有能力?

  议员们要让市民认识,有不同的途径,可以落区见市民,可以透过媒体发表意见,倡议政策措施,可以在立法会推动政策辩论和议案,可以质询官员,可以在审批拨款和立法议案时提出意见。现届89人在上述的种种体现立法会议员职能的工作上,有投放、有承担、有做出成绩吗?

  从前的媒体喜欢在每年的立法年度结束时,总结每一个议员的工作成果,例如会议出席率、提问问题、提出议案、发表意见等等方面的数量,今日的媒体,对以这种方式评估议员表现的做法已不常见。在无人监督下,议员的积极性又有几多?

  今届立法会与过去几十年的立法会面貌很不一样,没有反对派的立法会,言论似乎走向统一化,有政协认为不少议员只懂穿凿附会重复领导说话,这自然不是一个健康现象。如何当一个称职议员,绝对必需要有监督政府的心态,若议员只跟政府基调说话,我们还需要立法会吗?

  「能者居之」是上上的原则去选议员。现在距离年底的选举只有不足十个月,市民希望有志参加者都先问问自己是否有敢言、敢说、敢做的能力,若答案是不敢的话,年底就是退位让贤的时候!

黄丽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