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香港拼经济要走国际线 | 中环High Tea
香港要重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绝对要在拼经济上放眼世界,走国际线拼国际投资。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元旦日在个人社交网站发文展望新一年的工作,提到要加强内联外通,要主动作为,对接国家发展策略,同时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开拓新兴市场,巩固区域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上述这些目标定下来了,但实质政府的行动计划是甚么,尤其是涉及做好国际化方面的策略措施,政府的大计如何?有详情吗?
这几年来,香港人听到很多特区政府与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可以如何合作的计划,我们也见到有实质的项目落地,但对于政府如何巩固香港的国际地位,我们所知似乎不多。我们有一套全面策略吗?香港如何可以做好一个国际城市的格局,如何可以提升我们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可以靠甚么新猷?难道就是靠举办一些国际峰会、与友好的地区、城市、国际机构签署一些合作备忘录,便会让香港国际地位提升?
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月在澳门会见了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的李家超后,央视报道习近平在会面中表示国家对香港人有很高的期待,希望李家超和特区政府稳健施政,全力拼经济,谋发展,奋力创造香港新的辉煌。
习近平表达了国家对香港有期望,特区政府如何回应,绝对关乎未来政府施政的核心。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不但能落实对接内地发展的蓝图,同时亦要有一套能抓紧国际投资、商贸发展机遇的策略和行动计划。要拼经济便必须要有一个融合内地发展,又能抓紧国际商贸投资机遇的双线计划。若香港未来的发展重心是将融合内地变为主轴,而对促成与国际市场互联互通和全方位合作等方面投放不足的话,我们还能守住我们的国际地位吗?
要捍卫、以至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香港的官员们要有面对国际社会、国际投资界的思维。举一个例子,特区政府要拼经济,不能单靠熊猫经济,高端国际访客不会因6只熊猫而来香港旅游,更加不会以此作为来港投资的考虑因素。
香港要守住国际城市地位,就要拼国际投资,创造条件优势,让海外投资者见到香港的可为、香港的发展潜质,这是香港过去成功的DNA,若香港不能让这个DNA全力发挥来拼经济,我们与内地城市还有分别吗?
黄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