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美国闭关锁国 中国扩大开放 | 巴士的点评

  早前中共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明确信号。当时有意见认为,三中全会的决定,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对外开放政策。不过相关政策近日就陆续出台。

  国家商务部在9月8日公布最新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外资在制造业领域的准入限制。新负面清单删除了:一、「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二、「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这2个条目。因为这2项是负面清单仅余的2个条目,意味着外资进入我国制造业投资,将不会再有任何和内资不同的限制。

  虽然最后剔除的这2个项目,已经不是重大制造业领域,但是将最后2项剔除,亦有历史性意义。

  另外,我国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后,服务业领域亦有重要的开放举措。商务部表示,要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包括:一、在生物技术领域,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的自贸区和自贸港,允许外资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疗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二、容许外资独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9个地区设立外资独资医院。我们国家现在的做法,和美国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以国家安全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近年大幅推出针对中国的关税及贸易限制。今年5月,白宫宣布大幅增加中国电动车和新能源产品入口美国的关税,试图藉增加贸易壁垒,保护美国汽车业和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这完全是一种闭关锁国、减弱竞争的倾向。而中国就刚好相反,全面开放制造业和加大开放服务业,引入外资到中国独资经营,加强竞争。

  中美两个国家走着两条完全相反的道路。看看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就可以见到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

  在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订立经营协议,成立北京吉普公司,开启了中国汽车领域合资模式的新阶段。1年之后,中国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国引入大众这个巨企,随后合资汽车在中国遍地开花。

  中国在2015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造车势力开始在全球掀起巨浪,但中国并没有关闭国门,一方面宣布将进口汽车的关税,由25%降至15%,另一半方面又在2018年对新能源车先行解禁,容许外资独资经营。

  在中美贸易战开打的前夕,中国在2018年大手笔放了美国的特斯拉到上海建超级工厂。当时即使内地都有不同意见,认为既然美国这样和中国开打贸易战,毫无道理地打压华为的手机,为何中国还要让特斯拉在中国造车卖车?

  后来的发展证明,中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作出这个决策。特斯拉在上海设厂,周边就建起数以百种电动车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不但支持了特斯拉造车,亦支持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动车结构简单,主要是电池和发动机,这就给了中国一个弯道超车的天赐良机。

  中国在2022年全面放开所有汽车业的外资投资限制。中国在2023年超越日本,成为全世界汽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如果有人问起三中全会的精神,其实关键仍然是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故事,就是中国产业由弱到强的故事。美国如今走回头路,用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产业,这条路在历史上未见过成功例子,相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而国家在服务业进一步推出重要的开放举措,亦为包括港资在内的海外商人,带来投资的新机遇。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
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