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以运动员精神培养青年人 | 中环High Tea
巴黎奥运曲终人散,取得奖牌的当然感到欣喜,但成绩欠理想的也不应灰心、自责。奥运战场永远是运动员追梦的地方,只要初心尤在,意志不减,刻苦奋进,赢奖牌的机会不会擦身而过。
在巴黎奥运担任中国香港代表团闭幕礼持旗手的跆拳道代表卢蔚丰在返港后说:「我在比赛场上落后,甚至被踢倒在地,也跟自己讲唔好放弃,因为唔放弃就表示仲有机会。」不放弃,就是冲奖牌的最大动力,也是一个要追梦的运动员必有的心态。
特区政府近年大力做青年发展的工作,在上周六举办了首届青年发展高峰论坛,论坛内容触及青年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各地政府在培育人才促进创新和鼓励社会参与的政策和措施。论坛内容离不开人才发展及青年人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机遇这些题目,听来有点老生常谈的味道。
今时今日要帮助青年人发展、青年人要发展的动力是甚么?而最大的阻力又是甚么?是工作机会?是工作条件?是甚么呢?
若要谈动力和阻力,也许从奥运国家队和港队运动员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线索。从运动员身上,我们见到的成功因素是甚么?成功不讲运气,一个赢得奖牌的运动员赢得亮丽的佳绩,必定会是苦练得来的,没有捷径,也不止靠天分。没有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没有七劳八伤的苦练,奖牌不会从天而降。每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的每一页,充满泪水与汗水,有无比的付出,才有机会取得窝心的回报。
上述这种输得起、再努力的精神,最容易见于运动员的身上,香港要培训优秀的年轻一代,政府除了要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和就业的机会外,会想到体育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吗?
青年人要成功,心态很重要。要躺平、不要挨苦,要讲工作生活平衡,不要挨更抵夜这种心态,似乎越来越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认同,若这种心态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思想,我们要讲做好青年发展的工作,相信越来越有难度。年轻人有学识、专业技术、有工作机会,但若不愿意刻苦付出,便会难成大器。
运动员的培训和成就从来都不会建立于工作生活平衡这个基础上。从运动员的成功写照所见,香港人要培养年轻人,做好年轻一代的人才发展,不但要有工作机遇,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但同样重要的,相信是加入运动员精神的培训。培养年轻人肯刻苦去追梦的意识,是必要的,这也会是香港未来成功的一个重要元素。
黄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