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让「City不City啊」潮到香港 | 中环High Tea

  「City不City啊」这句话在内地火速爆红,成为一时无两的网上潮语。这句潮语由常住上海、来自美国、懂得华语的网红「保保熊」创作,他用了「City不City啊」的表述去推介内地不同旅游景点和生活面貌,一句「好City啊」或一句「好不City啊」道尽了他对内地不同地方的评价。

  甚么是「City不City啊」?City这个英文字本来是城市的意思,但在「保保熊」的潮语世界内,City由一个名词变为一个形容词,「City不City啊」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是不是时髦、有没有大城市的格局、是否令人感觉刺激、开心、有趣。「好City啊」就是很有城市的格局,所以上海是「好City啊」,但万里长城就是「不City啊」,但「不City啊」是指这是乡效地方,感觉是优闲轻松,并非城市化,「不City啊」的意思并无贬意。

  「保保熊」这句潮语只有5个字,但发挥的魔力却不少,原因在创意。他的成功在于他花了不少心思,用「City不City啊」去点评内地的不同景点、名胜,以及大街小巷的生活写照,并将之拍成视频放在社交媒体上。由于他用搞笑的方法去演绎不同地方的特色,结果引起大批网民对这句说话的好奇心,加上他是一个外国人,用中英夹杂的说法去说中国故事,还拉了他的妹妹加入制作,他负责问「City不City啊」,妹妹就负责回应,这么一对活宝贝,变成人见人爱,即时变成了一系列有噱头的视频创作,在网上被炒热,小红书便有不少他的「City不City啊」视频。

  这个「City不City啊」现象能够红多久?我们不知道。但「保保熊」能够在网上得到高度关注,甚至外交部发言人也正面品评一番,绝对已经是一个宣传内地旅游的成功个案,是一个可以以轻松、有趣手法推动中国文化、旅游的范例,其成功的元素对香港如何宣传旅游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这句潮语的成功元素有多方面。首先,由一个外国博客用普通话介绍中国的景点,生活文化,加上他的演绎风趣生鬼,够贴地,是引起内地网民关注的原因。此外,这句潮语又中又英,不符合传统语文文法,大家对「City不City啊」似明不明,似𢤦不𢤦,在好奇心驱使下,很多人都会跟贴他的视频,看看这句潮语究竟代表甚么。另外,他的视频经常有新点子、新搞作,可以保持了这句潮语在网上的热度,令这句说话的可塑性更高。最后,这句潮语因为够潮,网上很多人争相仿效,产生了涟漪效应,因此网上讨论的热度便更高。

  香港要搞好旅游宣传,可以怎样做,「保保熊」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也许香港也可邀请「保保熊」来港一游,搞一个香港「City不City啊」的系列,为推广香港旅游注入好玩的新元素,结果可能会有惊喜。让「City不City啊」潮到香港,值得一试!

黄丽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