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阿桑奇事件是美国言论自由的墓碑 | 中环High Tea
维基解密澳洲藉创办人阿桑奇昨日重获自由,不过事实他等同已被囚12年。昨天他在与美国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后,当庭获释,结束了他与美国长达几近15年的检控争议。
阿桑奇被指控于2009年底开始串谋当时为美国陆军情报分析员的曼宁,蓄意不法地接收和藏有与国防有关的文件、撰述、笔记,包括达机密级的材料。他揭露的消息包括发布了逾25万份美国外交电文,触及的内容有美国对伊拉克、阿富汗战争时美军滥杀平民和虐囚的资料,以及华府对联合国领袖的间谍行为等等。
过去十多年,阿桑奇大部分时间都无自由,先因得到政治庇护要留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后因庇护被取消要离开大使馆继而被英国警方拘捕扣押,他失去自由的时间足足有12年。他昨日获释,等同完成服刑。美国司法部与他和解,算不算是放他一马,实属见仁见智。
阿桑奇重获自由,对谁是喜讯?相信他自己不会这样想,美国政府亦不见得乐见这个结果。昨日的英国主要传媒把这一条新闻放在首位,但美国主流媒体包括有线电视网(CNN),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等,都把新闻放在新闻排位较后的位置,完全无意凸显新闻,有点违反正常新闻处理的方法。
美国要淡化阿桑奇获释的新闻的同时,有一班人对阿桑奇的遭遇表达了极大的不安。据英国《卫报》报道,这些包括国际记者联盟和倡议新闻自由的新闻自由基金会等组织,不约而同对新闻界在未来报道取得政府机密文件的后果表达关注,担心有寒蝉效应。
新闻自由基金会说由于阿桑奇认罪,其结果虽然不会成为法庭裁判的案例,但对负责跑国家安全新闻的记者来说,这件纠缠阿桑奇十几年的相关法律诉讼,仍然是头上一把刀。爆料是新闻记者的天职,但维基解密事件对记者而言是否一个警诫?是否变成有密泄不得?
美国向来爱做道德判官,包括批评中国和香港的人权和言论自由。从美国对付阿桑奇的不人道手法,反映他们奉为核心价值的新闻自由其实是满地红线,泄露他们滥杀的消息,以及监听欧洲国家领袖的间谍行为等不光彩事件,记者就是不得报道,若泄密就是监都有得坐,自由尽失。这种管治思维如何可以体现言论自由?阿桑奇事件说实话是美国言论自由的一个墓碑!
黄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