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飘 - 抗疫弥漫负面情绪 社会急需正能量|社论

香港经历第五波疫情,逾七千人染疫亡,失业率回升至百分之四点五,阴霾笼罩全城,市民的负面情绪攀升。港大防止自杀中心的数据显示,近日港人的自杀风险指数飙升,首次达「极高」警戒线。一个青年商会的问卷调查亦发现,七成半受访者有抑郁。两项数据均反映当局抗疫措施建基于管控、禁制和惩罚,侧重负面管理,社会集体负面情绪不断累积。

新冠疫情的杀伤力,比○三年沙士疫情大得多。普罗市民工作压力大,又要付出更多购买防疫物资,更担心自己和家人染疫,活在惶恐中。尤其是长者,怕确诊后身体承受不起,也怕被送入隔离设施后,失去亲友的支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长者留家避疫,足不出户,但长期失去了活动空间,缺少社交连系,心情郁闷,容易衍生负面情绪,一旦不懂求助,或会萌生轻生的念头。

现在第五波疫情放缓,当局在维持有效控疫措施的同时,必须关注公众的负面情绪,设法纾缓。针对市民的精神健康,有需要加强辅导工作,开放更多渠道,让市民求助,由社工和专业人士纾解。另外,随著疫情放缓,应研究加快重开文娱设施,例如在维持社交距离下,重开更多公园、运动场馆、游乐场、图书馆等,好让市民重拾活动和娱乐的空间,呼出胸中积压的郁闷气。
李一飘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