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煞停滥用医疗券 聚焦治慢性病

  长者医疗券计划始于二○○九年,旨在资助长者自由拣选私营医疗服务,以减轻公共医疗的负担。然而,医疗券引起部份商店垂涎,巧立名目,吸引长者使用,变成纯粹购买药物、眼镜、海味、汤料等,用不得其所,到长者生病时,已用得七七八八,又要寻求公营医院的服务。
  社会上长期有声音,要求改善医疗券的使用。智库「团结香港基金」昨发表研究报告,建议政府采取策略性采购医疗融资工具,委托公营医疗机构从私营界别购买并提供护理服务。社会应深入讨论,付诸实行。
  负责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医疗体系及政策研究所主管杨永强指,公营医疗机构可向私营界别购买护理服务,例子之一,是补贴筛查三种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一旦落实,参与筛查的市民,若验出患慢性病,即可获终身持续护理。这个例子,目的明确,把医疗券的资源,透过专项安排,有针对性地用于预防及治疗常见的慢性病,既减少医疗券被滥用,同时真正发挥医治的用途。
  医疗券涉及庞大公帑开支,未能善用,等同浪费,不能再容许继续下去。公私营医疗机构要展开商讨如何合作,善用资源,以预防及治疗为目的,才有助改善公众健康,即使过程涉技术问题,或会引起公众异议,政府也要担起带领讨论的角色。
李一飘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