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High Tea——张家朗 VS MIRROR

  人比人,真的可以比死人。这一期,香港最红的万人迷是谁?是刚在奥运赢得金牌的港队剑击代表张家朗?还是人气爆灯的「镜」团MIRROR十二男?
  张家朗是实力派运动员,MIRROR「镜」团其实是一个成功打造的品牌,两者内涵并不一样,但都成为被热捧之星。他们成功之路绝不一样,他们背后代表两种价值,直接比较他们似乎不公道,但若他们代表了两种社会价值,则非常值得我们作出比较。
  剑神张家朗有一个奋斗故事。他来自篮球世家,但却在中三那年参加剑击班,自此与剑击结缘,甚至在中四那年中学未毕业便决定停学,专注学剑,结果在十六岁时在亚洲青少年锦标赛上横扫四面金牌,再于两年后再升阶,成为首位香港亚洲赛金牌剑手。到了二○一九年,剑技日趋成熟的张家朗跃升至世界第五剑手,创个人和香港男花剑坛新高。
  运动员的路是屡败屡战,张家朗也曾经历低潮迷失的时候,不过他在重拾状态后,愈战愈勇,到了今天,成为奥运金牌得主,更为香港赢得回归以来的第一面奥运金牌,意义重大,他亦会名留香港的奥运史上。
  「镜」团十二男MIRROR崛起,也有他们的奋斗故事。由参加《全民造星》才开始踏足娱乐圈,这群无名小卒敢于挑战不可能的任务,十二人成功之处是作为一个刚冒起的男团,有力战大台的勇气,带起热潮,令到「镜」粉处处。
  「镜」团极速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气之星,由唱歌到演戏到成为广告宠儿,背后造星的团队,发挥了最大的效能。其实MIRROR窜红并非十年苦练得来的成果,造星者的策略,以及社会追星的文化,为这一群男子偶像缔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令他们成为一时无两的人气偶像。
  然而,像过去几十年所有追星的热潮所见,追星者的激情,多不持久,靠品牌形象做成人气的策略不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向。「镜」粉一退,造星者必会另起炉灶,另捧新星。「镜」团十二男若不自我增值,提升内涵,很难可以长据娱乐版的头版、二版。
  剑神张家朗今日的成功,是由个人努力,加上货真价实的实力创造出来的。他的故事为后来的运动员,以至一般年轻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榜样。相反「镜」团的成功,虽然不乏部份个人努力的元素,但品牌打造的气味完全掩盖了个人的元素,成功靠宣传策略多于靠内涵。
  今天,香港人见到两种人气现象,有人力赞张家朗,是有感于其努力不懈而最终成功的故事;有人力捧「镜」团是因他们无处不在、推销要追梦,并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信念。在个人的层面,如果你是年轻人,你会拣谁做真正的学习榜样?走一条细水长流的奋斗之路?还是一条重包装轻内涵快速上位之路?在社会的层面,香港希望见到更多张家朗?还是更多MIRROR兵团?也许这也是我们的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
黄丽君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