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及配股潮阻碍股市升势
耀才证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许绎彬表示,屈指一算,传统的股灾月还有一星期便过去,如以昨天全球重要股票市场的收市价作统计,十月股灾的魔咒应该庆幸没有应验;道指在十月创下历史新高而纳指则创下52周新高,比较沉寂的中港两地股市在本月同样创下52周新高(上证高见3,674点及港股高见23,241点),除非十月余下交易日存在任何变数,否则全球股市在十月可以用「歌舞升平」来形容。谈回港股,尽管现时仍处于20,000点以上的水平,但自过了十一长假时创下23,241点高位后,在港府发表的施政报告内没有提及任何寛减印花税或各项金融相关措施,再加上国家再无推出实质的救市方案下,港股不论升势及成交均呈现无以为继的状态,点数已在本月高位回落至20,500点附近,而成交在本周二(10月22日)更进一步回落至1,548亿元,暂为近一个月来最少。
即使人行在上月尾使出的「连环拳」救市措施其中一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在周一(10月21日)首次进行,但对中港两地股市没有特别大的刺激,只是横行待变格局。即使昨天(10月23日)港股有所反弹,但成交则仍不足2,000亿元,而指数则在升穿20,800点时明显乏力,最终只能退守在20,600点(即10天线);由于大市短期内再没有任何新冲击,令恒指步履开始变慢,波幅亦开始缩小,因而令人信心动摇,亦属正常反应。

图:耀才证劵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许绎彬
笔者认为,港股自9月底急速反弹至今,尽管曾急升至超过23,000点水平,成交更曾创下超过6,000亿元的亮丽历史佳绩,如用以上数据及用常理推算,理应是开战牛市之旅;但如用理智细心再分析,港股在过往三年的低残及低迷往绩下,根本并无图表及数据可以用来推算;而能够将成交及点数在短时间内推至顶峰,相信当中不乏有夹淡仓及夹沽空盘而来,才会产生较早前难以置信的成交。再回想今年5月时的情景,港股亦是受惠于国内使出一系列的救市措施,指数因而曾作出极地反弹,一度由四月的16,044点反弹至五月高位19,706点,高低位亦相差3,700点左右,而成交亦由不足800亿元急升至超过2,000亿元,当时外间凭数据及图表推论,均认为港股未来应该有所作为;可惜,当然是理想美好现实残酷,港股在利好消息无以为继下,令其再度急速调整至近16,000点水平,而成交则降至不足800亿元,前景又再令人大跌眼镜。
时至今日,港股现行的情况是否有如五月的翻版,仍有待确认;但投资者如再细心想想,中港两地股市有如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即使终于有灵丹可服用救治,亦需要时间去观察此灵丹是否服后可将病毒扫除,令病情治愈,而整个观察期定必会遇到一定的考验;现阶段中港两地股市相信正正受到一定的考验,其中一样人民币汇率突然又变得疲弱,美元兑人民币在上月股市急升时,曾一度升穿7算水平;但现今在两地股票市场胶著时,其汇率则再次跌穿7.13,此水平无疑令内地很多资本变得萎缩,相信亦是国内股票市场其中一个痛点;在国内股市走势欠佳下,港股呈现反复及回调亦属正常反应。除以上因素外,令港股举步维艰的原因,就是升到如此水平下,不少企业趁高位相继配股,据统计,单由10月截至上周五的12个交易日,已有13间主板上市公司加入抽水潮,总集资额共涉逾46亿元;此举对上市公司来说,苦等三年,终有机会配股集资用作改善或优化公司营运,实属自然反应;但从投资者角度而言,则每分每秒担心自己所持的股份会否掉进抽水池,因而令其投资策略变得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