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服務大獎:善團齊響應使命 為社會注入關愛 惠民生 添幸福
03月20 列印

儘管過去一年經歷多變與挑戰,香港各個善團仍積極響應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的使命,致力為社會注入更多的關愛與支持,提升民生福祉,增進社會幸福感。本文專訪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探討局方如何團結社會各界力量,與善團及持份者攜手增進社區關愛和促進青年發展,將「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

麥美娟局長主持「連青人網絡」起動禮,與一眾青年代表合照。 (香港中通社圖片)
麥美娟局長主持「連青人網絡」起動禮,與一眾青年代表合照。 (香港中通社圖片)


關愛隊承辦團體 將工作做深做廣

自「關愛隊」在全港18區設立以來,已合共探訪約39萬個長者戶和其他有需要住戶,並為他們提供約43,000次簡單家居或其他支援服務,例如家居維修和清潔、身體檢查、長者義剪、資訊科技支援服務等,以及舉辦了約23,000項地區活動,例如共融活動及國安教育等。麥局長指出:「政府於2023年成立452支『關愛隊』,以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支援地區工作和加強地區網絡。『關愛隊』以團體為單位組成,每隊成員約8至12人,全為義務性質工作,隊員都是義工,政府的資助全部都是用於小區服務上。現時通過第一期『關愛隊』遴選工作的承辦團體,均為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法例(如《公司條例》(第 622 章)、《社團條例》(第 151 章)和《稅務條例》(第 112 章))註冊的組織,而其成立目的需要是完全或主要為服務全港市民大眾或地區居民。」

「關愛隊」的承辦團體可夥拍其他有興趣的團體如慈善團體等,一起在社區推展關愛工作。「關愛隊」小隊亦可根據個別活動所需人手,動員小隊基本成員以外的人士(如該團體的其他成員、當區居民和義工等)參與小區活動,群策群力,共同在社區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關愛服務。

「民青局已為『關愛隊』訂立以2年為基礎的關鍵績效指標,包括建立供小區居民聯絡的途徑和聯繫網絡、探訪或接觸小區內的長者戶及其他有需要的住戶、為小區內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家居或其他支援服務等,各個關愛隊都積極按指標進行工作。」麥局長補充,2024年的《施政報告》公布政府會恆常化「關愛隊」的設置,並增加「關愛隊」下一個資助協議期的資助金額五成,以加強對「關愛隊」的支援。
 

連結婦女團體 扶植青年發展

「過去一年,民青局以『家和萬事興』為工作主軸,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推動家庭、社區和青年三者的和諧發展。在中央政府的指導、行政長官的帶領,以及社會各界愛國愛港力量的鼎力支持下,各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家庭建設及婦女發展方面,我們成功舉辦了首屆『香港.家庭暨婦女發展高峰會』,吸引了超過900名本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婦女團體、商界和相關服務組織的代表登記參與,就社會關注的婦女發展議題,以及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交流經驗。我們還推出了一站式家庭及婦女資訊平台和為期5年的全新家庭教育推廣計劃,進一步促進香港婦女和家庭教育的健康發展。此外,我們亦透過關愛基金推出贍養費調解試行計劃,資助香港家庭福利會為正在分居或離婚人士提供與贍養費相關的調解服務。」

同時,民青局於2023年6月成立的婦女自強基金(基金),賦能不同年齡、職業和背景的婦女,讓她們在各自平台上盡展潛能。「基金一直獲得婦女團體和相關非政府機構以及參加者非常正面的評價。例如,有婦女表示項目提升了其育兒知識及技巧,協助她們從容應對小朋友在身心發展上的不同情況;另有婦女指出培訓課程不單教授她們手作技能和創業營運技巧包括計算開業所需資金、介紹商業法例等,並提供實習機會,提升其創業的信心,逐步實踐創業夢。亦有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交流計劃的婦女表示,透過交流計劃認識了當地的女性企業家,親身了解大灣區的發展。基金至今已批准逾240個項目,涉及的撥款超過3,680萬元,協助婦女自我增值、擴闊視野、發掘更多可能性。」

在青年發展方面,麥局長指出:「民青局成功舉辦了首屆青年發展高峰論壇,邀請了來自沙特阿拉伯、老撾和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國家主管青年政策的官員、業界精英和青年團體代表擔任演講嘉賓。論壇吸引了2,400名青年登記參加,其中約500來自內地及海外,為香港青年提供了跨地域交流的平台。成立已經一年的『連青人網絡』吸引超過18,000名青年加入,所舉辦的活動更是反應熱烈,往往是超額報名,體現了香港青年對參與公共及政府事務的積極性。」
 

攜手凝聚力量 建設美好和諧社區

善團在推動社會關愛和諧方面擔當重要角色,民青局與善團亦有合作。「他們均配合政府的施政,大力透過持續推展多元化的服務和活動,以及積極參與政府部門推行的多方項目,支援社會各階層人士,包括青年、長者、弱勢社群等的需要,服務涵蓋關愛共融、精神健康、正向教育、青年宿舍、過渡性房屋、社區客廳等各方面,而其中不少項目是透過政、商、民三方合作的項目。」麥局長說,「在青年發展方面,各善團舉辦不同的青年及學生交流團,足跡遍及中國內地,讓他們擴闊眼界,進一步了解國家歷史和國情,建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和愛國情懷。此外,各善團亦積極配合民青局的《青年發展藍圖》,推展多個項目,方便年輕人交流互動,發展所長。他們更嚮應民青局的號召,加入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積極支持在大灣區創業的香港青年。另一方面,善團亦持續善用民青局轄下的撥款計劃,例如『青年歷奇訓練活動資助計劃』的撥款,推出一連串歷奇訓練活動,鼓勵青少年突破自我及成長。在協助青年居住方面,善團積極投入資源發展青年宿舍,該些宿舍不但提供租金相宜的宿位,亦為青年打造樂聚空間,讓他們學習共處,互助共享。」

在社企發展方面,各善團亦配合政府的發展方向,透過政府不同的資助計劃大力扶持及開展社企營運。「該些社企除了提供有營養的膳食服務、全方位的照料與家居支援服務、共享生活空間給有需要的弱勢社羣外,不少更聘用及培訓傷健人士在不同的崗位上服務顧客,進一步推廣不同能力同一熱愛的傷健共融理念。民政事務總署推行的『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亦資助了不少善團的社企項目,包括保良局的『一點回味』、九龍樂善堂的『樂善復康站』和仁愛堂的『家居樂』等。」麥局長認為各善團推行的項目不論在讓青年人發展,支持青年追夢圓夢;讓長者得到關愛及到位的支援;及讓更多基層家庭可改善居住環境等,均有令人鼓舞的成績,「我們會繼續與各善團凝聚社會各界力量,群策群力,携手為建設美好和諧的社區共同努力。」

為持續「惠民生、添幸福」,麥局長透露,民青局來年將繼續秉持「民政幫到你」的精神,變革求新,服務市民,讓香港年年都家和萬事興。麥局長認為2025年是充滿希望與挑戰的一年:「正如行政長官經常提醒我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民青團隊會繼續團結社會各界力量,做好各項工作。」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肩負着重要使命,致力增進社區關愛和促進青年發展。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肩負着重要使命,致力增進社區關愛和促進青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