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尤其香港是亞洲的商業樞紐,擁有世界級的專業服務業,提供多元化及優質的服務,一方面能協助海外企業拓展亞洲市場(尤以內地市場為然),另一方面也可協助內地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及產品價值,接通環球商機。企業善用香港的世界級專業服務,必定能從中獲益良多。
例如在會議及展覽(會展)業方面,香港作為一個國際貿易中心和自由港,擁有完善交通配套和對外航空聯繫,以及多元化的會展場地選擇,每年都會舉辦逾百場國際級展覽及會議,我們作為國際會展樞紐的卓越地位獲得國際認可。
為加大推動會展業和盛事經濟的發展,從而為香港創造整體經濟效益,政府會再撥出五億元推出「定期展覽獎勵計劃2.0」,聚焦支持新設及定期的大型國際展覽。如獲立法會的撥款批准,我們會於今年7月1日推出「定期展覽獎勵計劃2.0」。我們正制定並會適時公佈新計劃的詳細安排和申請指引。另外,政府會繼續擴建會展設施,包括亞洲國際博覽館擴建工程和推展灣仔北重建項目,以提供更多會展場地,配合不同展覽活動的需要。
又例如在知識產權方面,香港一直是區內的知識產權貿易樞紐,在版權貿易、授權、特許經營、技術轉讓和設計服務等各方面均表現卓越,具明顯優勢,能夠擔當知識產權管理、推廣、商品化及提供相關服務等多重角色。近年全球知識產權的重心已轉移至亞洲,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資料,亞洲在專利、商標和設計的申請量佔全球的比例已上升至接近70%。亞洲的知識產權供應及需求與日俱增,市場對能提供區域多元服務的知識產權中介者需求殷切,而香港正能充分展現這方面的功能角色。
正如財政司司長指出,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和國際化特點,同時匯聚內地和國際的數據,加上五所全球百強大學,擁有強大基礎研究實力,讓我們有條件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在港的前沿研究和落地應用,並發展成為人工智能產業國際交流協作的樞紐。《財政預算案》強調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加大投入推進算力、算法、數據、人才及資金等五方面要素的提升,並加強開拓新的應用場景。
政府在積極建立全面的人工智能生態圈之際,亦留意到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所衍生的版權課題。為確保本地的版權制度穩健及與時並進,並切合科技和經濟發展,以及維持香港的競爭優勢,我們認為應聚焦探討進一步完善《版權條例》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所提供的保障,以支援本地創科、文化及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就此,政府計劃修訂《版權條例》,訂立清晰的法律框架,為科技發展締造有利環境的同時,容許版權擁有人保留權利,加強保障其合理權益,希望藉此營造有利的營商環境,支持企業創新,促進知識產權貿易的發展,達至互利共贏。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3月5日發表的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關稅壁壘增多,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對國際經濟循環造成阻礙。相反,國家具有很多顯著的優勢,包括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有需求升級、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廣闊增量空間。今年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而經濟將繼續長期向好。
因此,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必然是香港企業最佳的方向。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是國際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橋樑,亦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發展海外市場的重要門戶。我們會積極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把握國家發展戰略所帶來的無盡機遇。
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的工作包括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特區政府將繼續透過駐內地辦事處和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積極協助港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為最佳切入點,拓展內銷市場。貿發局於2021年6月推出的「GoGBA一站式平台」,提供與大灣區市場相關的最新政策概覽和經貿資訊,協助港商建立人脈和促進商機。「GoGBA港商服務站」現共有10個實體服務站,服務網絡覆蓋大灣區全部九個內地城市。與此同時,貿發局亦不斷加強「GoGBA一站式平台」的服務,為有意進入大灣區市場的香港企業提供更全面的支援。我們鼓勵港商更深更廣地開拓內地業務,把握國家高速發展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策略帶來的龐大商機。
此外,因應部分供應鏈正向「全球南方」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遷移的趨勢,政府正全力建構香港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憑藉香港首屈一指的專業服務,吸引更多內地企業來港。此舉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讓我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和內地的共同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過去幾年,政府團隊積極帶同企業出訪各地,包括內地、傳統歐美市場,以及中東、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等「全球南方」市場,努力推動香港跟各地在金融、商貿等方面的合作,以及企業間的對接。過去一年,母公司在內地和海外的駐港公司數目按年增加約一成,創歷史新高。外資企業樂意以香港為橋頭堡,開展內地和亞洲市場;不少內地企業亦選擇以香港作為其開拓國際業務的首選平台。
我們會積極用好國家戰略帶來的重大機遇,積極支持香港和內地企業併船出海,透過加入和參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共同「走出去」,進一步拓展與東盟等高潛力海外市場的經貿合作關係;同時幫助東盟企業以香港為跳板,進軍龐大的內地市場。
面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挑戰,國家推動高水平雙向對外開放的政策毫不動搖。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可更好發揮「內聯外通」的優勢。我們將更積極推動與不同地方雙向以至多向的交流和合作,特別是安排商務代表團的互訪,包括加強聯同大灣區兄弟城市進行對外路演和聯合招商,一起開拓更多互利共贏的新商機。
我們將聯同企業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推進香港的國際化發展,加強「內聯外通」的工作,並「因地制宜」的更好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我們將不斷鞏固提升香港的國際化功能角色,促進資金、人員、貨物、資訊更便捷有序流通、推動國際標準與國家標準的更順利對接,讓香港在大灣區建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戰略中,繼續擔當重要橋樑和關鍵節點的角色,從而推動香港的持續繁榮發展。
內地與香港於2003年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至今已提升至一份全面和現代化的自由貿易協議,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四個重要範疇,全面覆蓋內地與香港經貿關係的各個領域,致力推動兩地貿易和投資進一步自由化和便利化。
為回應香港服務提供者對進一步開拓內地市場的期望,以及進一步加強兩地的經貿合作,商務部與特區政府已簽署協議再次修訂CEPA下的《服務貿易協議》,自今年3月1日起在多個香港特別具有優勢的服務領域均增添了開放措施,進一步便利香港服務提供者及專業人士在內地設立企業和發展業務,同時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及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展望將來,特區政府會在現有CEPA的基礎上繼續尋求與內地共同推進更緊密經貿合作,並與內地當局繼續磋商新合作議題和新增開放內容,為業界在內地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更好把握國家高速發展和「雙循環」策略帶來的龐大機遇。
政府致力支援企業變革創新,尋找新增長點。為協助中小企業把握電子商貿(電商)帶來的龐大機遇,開拓新質生產力,政府會於今年擴大「BUD專項基金」——「電商易」的資助地域範圍至涵蓋東盟10個國家,並會繼續透過貿發局於今年8月在內地電商平台舉辦「香港好物節」,提升香港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協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提升銷售,亦會適時在東盟市場舉辦「香港好物節」。
此外,貿發局會於今年推出「電子商務快綫」,連同大型電商或社交平台,舉辦一系列專題培訓講座和研究分享會,並為參加「香港好物節」的港商提供一對一顧問諮詢服務,由專家因應個別港商的情況和其產品特色,建議合適的電商營銷策略。貿發局亦會在內地及海外展覽會設立更多香港館,並舉辦香港品牌時尚快閃推廣活動,展示香港生活及時尚設計品牌產品,加強香港品牌在境外市場的曝光和競爭力,協助品牌連接國際買家,為香港品牌開拓跨境電商業務鋪路。同時,工業貿易署會於今年推出營商導師計劃,並以工作坊和培訓等形式,加強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品牌和拓展電商銷售的網絡。為進一步支援電商業務發展,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正與不同金融機構合作,擴大對電商的融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