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學校涉隱瞞家長鼓勵學生跨性別 女生校內用男性名 轉另一國際學校就讀

更新時間:08:08 2023-02-27 HKT
發佈時間:08:08 2023-02-27 HKT

《英文虎報》近日獲悉,本港1所國際學校1名女生,因性別障礙問題向校內輔導員求助,該名輔導員指她患上性別認同障礙,解決方法是成為跨性別人士,並向她提供相關的網上資料,校方被指在未有通知及徵得家長同意前,在校內喚女生的「男性名字」,女生其後向父母說出事件,校方聲稱是要保障學生權利。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如遇上上述情況,應先把學生轉介社工或教育心理學家作評估;亦有教育心理學家表示,遇上相關問題,應先與家長商討,再轉介適合部門處理。

涉事女生就讀北角漢基國際學校,其父母表示,女兒正值青春期,因對自身性別有疑問而約見校內輔導員,惟該名輔導員指她患上性別認同障礙,解決方法是成為跨性別人士。在沒有事先通知女生父母情況下,校方在校內會喚女生的「男性名字」,而在家長日時,則會在女生父母面前叫回女生的名字。最後該名女生無意中向父母透露事件,其父親想方法向女兒解說,最後女生明白到她沒有患上性別認同障礙或希望當一名跨性別人士。

回應負責職員不在校

女孩的父母一怒之下安排女兒轉到另1所國際學校。該對家長表示,在他們投訴後,涉事輔導員已遭開除,《英文虎報》2周前向教育局查詢事件,局方稱沒有相關紀錄。《英文虎報》同樣在2周前向漢基查詢,惟直至截稿前仍未獲任何回覆,只重申負責的職員不在學校。在漢基的網站上列出一個保護兒童的項目,稱有3名指定職員及7名輔導員向校內的中小學生提供協助,惟沒有列出輔導員擁有的專業資格。

有教育界人士稱,學校在有任何行動前,應事先轉介學生接受專業評估,並且通知其家長。曾任校長的立法會議員鄧飛表示,老師及輔導員沒有權力診斷學生是否患有精神或性別障礙,如遇上類似情況,應先把學生轉介予教育心理學家或社工跟進,再根據他們提供的建議向學生提供協助。

家長一怒轉校

1名中學教師表示,學生必須先提供家長簽署的同意書,並提供有效的醫生證明,校方才會給予學生特別對待。教育心理學家盧定欣表示,1名學生能正式會見精神科醫生接受性別認知障礙的診斷,至少需時6個月。

香港情緒健康學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表示,像上述提及的案例,應該先轉介至精神科醫生作進一步的檢查及評估,不會貿然診斷某人就是跨性別人士,事前須作評估。

《英文虎報》就學校的性別指引事宜向教育局查詢,教育局回覆,學校社工及老師應在事情發生的早段給予支援,並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讓他們清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與進展。

性別議題教材 氾濫英美校園

本港有學校於處理學生對性別疑惑的問題引起爭議,在外國而言,這些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英國教育部門把兩性與性別教育列為學校必修課程,教材由校外機構提供,當中有一些網站連結,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色情物品及性玩具。

英國媽媽Clare向當地傳媒表示,對於女兒學校有關兩性與性別教育課程教材感到震驚,這些與性有關的教材由校外機構提供,當中有一些網站連結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色情物品及性玩具。

網站連結可接觸色情物品

1名常接觸到此類新聞的香港媽媽形容,那些聲稱為孩子而移英的家長應該好好想清楚,學校竟然會容許一些激進分子在校園內推廣這些課程內容,認為西方國家在推廣性別中立的問題上顯然「走上了一條瘋狂的道路」。

去年3月,美國佛羅里達州通過名為《父母教育權利法案》,禁止州內學校向幼兒園至三年級學生提供有關性取向或性別認同的教育。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