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中醫揭4種體質更易患糖尿 易怒/體味重也是特徵?推介2款降血糖湯水

更新時間:10:30 2025-11-14 HKT
發佈時間:10:30 2025-11-14 HKT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政府曾統計指,全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佔總人口約一成。註冊中醫師呂兆陞接受《星島頭條》訪問,從中醫角度解構糖尿病機理、治療和預防方法,並分享兩款適合患者飲用的湯水。

糖尿病等於「消渴」?中醫如何治療?

呂兆陞醫師指,中醫學很早就對糖尿病有所認識,而且在世界醫學史上,中醫學很早就對糖尿病有較為詳細的論述。糖尿病非常接近《黃帝內經》所提及的「消渴」病,歷代中醫文獻對「消渴」病的病因病機,以及治療方法,預防預後等都有研究發展。傳統中醫認為,糖尿病的核心病機主要圍繞於「三消」分型:

  • 上消,病位在肺,以口乾口渴,欲多飲水為主要特點。
  • 中消,病位在脾,以多食易飢,身體消瘦,大便秘結為主要特點。
  • 下消,病位在腎,以小便頻數,混濁,腰酸腿軟,頭暈目眩,後期出現下肢水腫,陽痿宮冷為主要特點。

【同場加映】糖尿病定義及症狀

然而,現代中醫學研究對糖尿病的治療方面有很大突破,更強調氣滯肝鬱對糖尿病的發病影響,亦更重視發病過程中所引致的血瘀病理表現。另外,中醫學亦吸收了現代醫學理論,從中藥藥理研究出一系列具降血糖作用和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單味中藥和方劑。所以,糖尿病的中醫藥治療,結合了傳統中醫和現代中藥研究的成果。

呂醫師提醒,如患上糖尿病,必需及早治療。因為如果糖尿病長期未得到適切治療,血糖長期維持偏高水平,對腎臟、眼睛、神經、心腦血管都會有機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中醫的早期介入,配合適當的飲食調節,可以有效減少病人的服藥劑量。

糖尿病腎病是導致慢性腎衰竭,最終導致病人需要「洗腎」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中醫治療介入治療,幫助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腎臟功能,可以有效延緩腎衰竭進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腦中風等等都是長期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另外,糖尿病也會令心血管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多種皮膚病、消化道疾病等等發病率增加或病情加重。最後,長期血糖維持偏高水平,也會導致人體更容易受到感染,或令感染更難受到藥物控制,從而危及性命。因此,糖尿病必須及早認真治療。

4種體質更容易患糖尿病

他指出,糖尿病的主要病機是陰虛燥熱,與肺、脾、腎三臟關係密切。所以,以下這些體質更易患上糖尿病:

  • 陰虛體質:表現為形體偏瘦,口乾舌燥,煩躁易怒,夜寐盜汗,五心煩熱,面赤顴紅,大便秘結。
  • 濕熱/痰濕體質:表現為形體肥胖,口黏口苦,體味較重,身重乏力,痰多胸滿,大便黏滯。
  • 氣虛體質:表現為神疲乏力,面色蒼白,氣短懶言,動則汗出,易患外感,易大便溏泄。
  • 肝鬱體質:情緒不暢,鬱悶易怒,胸脅脹痛,噯氣胃脹,咽喉不舒,女性易有乳房脹痛或腫塊,月經不調。

推介2款糖尿病湯水 降血糖血脂

呂醫師推介2款適合糖尿病患者飲用的湯水:

糖尿病湯水|1. 淮山玉竹水鴨湯

  • 材料:乾淮山30克、玉竹15克、紅蘿蔔1個、水鴨一隻(可改用瘦肉適量)、陳皮一大塊、生薑二片
  • 做法:水鴨劏好洗淨去尾斬件,紅蘿蔔切塊,加入淮山、玉竹、陳皮、生薑,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1.5至2小時。
  • 適合人士:適合糖尿病屬氣陰兩虛者,症見口乾舌燥,神疲乏力。
  • 食材功效:
    • 淮山:歷代常用治療糖尿病中藥。味甘性平,健脾和胃,益肺養陰,補腎澀精。藥理研究具降血糖效果,並可治療及預防糖尿病。
    • 玉竹:味甘,性微寒。滋陰養肺,益胃生津。玉竹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

糖尿病湯水|2. 苦瓜黃豆排骨湯

  • 材料:苦瓜一條、黃豆50克、豬排骨300克、生薑2片
  • 做法:排骨斬件先汆水,苦瓜切塊去瓤,黃豆洗淨提前浸泡2小時。將所有材料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1小時。
  • 適合人士:適合糖尿病熱証明顯者,症見煩躁口渴,皮膚乾癢,大便秘結等。體質虛寒,平素易大便溏泄者不宜。
  • 食材功效:
    • 苦瓜:味苦性寒,清暑除熱,明目解毒,利尿涼血。苦瓜含類似胰島素樣物質,有較強降血糖作用。唯其性質偏寒,脾虛體質虛寒者不宜。
    • 黃豆:味甘性平,益氣養血,健脾寬中,潤燥行水,通便解毒。現代研究發現大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抗氧化等功能。

哪些日常習慣容易引發糖尿病?

他表示,撇除遺傳因素,中醫認為,飲食不節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黃帝內經》:「其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肥甘厚味,即高脂肪,高糖份,高熱量的飲食,大量進食這類食物,以致所獲得的能量超過日常所需,造成肥胖,影響身體氣血流通。甘甜飲食又更容易釀成痰濕,痰濕內阻便是構成糖尿病的重要機制。另外,飲酒更容易導致肝膽及脾胃濕熱,也是導致糖尿病的高危飲食習慣之一。

其他引致糖尿病的原因:

  • 久坐久卧,欠缺運動,會導致肢體懈怠,脾氣虛弱。氣虛無力運化水濕也會導致水濕內阻,形成肥胖,繼而引致糖尿病。
  • 情緒鬱結,會使肝氣不舒,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致痰濕和血瘀,是糖尿病的病機之一。現代醫學理論,有認為精神壓力是導致免疫系統失調的主要原因,免疫系統失調也是糖尿病發病的可能原因之一。
  • 睡眠不足,長期熬夜。睡眠是人體自行調節的重要時間,夜間睡眠充足,則陰液得養。故此,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人體肝腎陰虛,或陰虛發熱。

中醫建議如何預防糖尿病?

呂醫師提醒,注意飲食、多做運動和確保睡眠充足,都有助預防糖尿病:

注意飲食:注意切勿暴飲暴食,或過食肥甘厚味。華南地區傳統飲食文化著重的不同食物種類搭配,多蒸煮,少煎炸,多菜少肉,適量米飯主糧,其實經已是優良的預防糖尿餐單。

多做運動:一方面,多做運動可以提高人體代謝率,增加身體能量消耗,減少肥胖。另一方面,運動可以增加身體肌肉量,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幫助控制血糖。肢體活動也會使脾氣旺,氣血暢通,減少痰濕瘀阻形成。

充足睡眠,起居有節:在適當時間充足睡眠,使身體充份休息,陰液得到充份補充,避免因睡眠不足造成陰虛火旺,肝腎陰虛的情況。

延伸閱讀:糖尿病藥要吃一世?醫生教「7秒運動」降血糖 3個月擺脫藥物

---

相關文章:

防糖尿病應先吃菜再吃飯?營養師揭4類人不適合 60歲後按這飲食順序更防老化

預防糖尿病竟可吃朱古力?醫生教1周養成7大穩血糖習慣 餐前必喝這飲品!

血糖正常恐有隱性糖尿病?醫生教必做5件事飯後穩血糖 洗碗也有效!

男子忽略小腿1症狀 半年後須洗腎!醫生揭糖尿病侵襲全身 教5招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