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忘記溫柔
更新時間:17:40 2020-05-02 HKT
發佈時間:17:35 2020-03-19 HKT
發佈時間:17:35 2020-03-19 HKT

小晴剛滿三歲,她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對家中的情況不太掌握,這也許是她的福氣吧,不用為家人擔心。這天的晚上九時,小晴爸爸帶她到屋苑平台踏單車,小晴很開心,笑得像天使,那個美麗笑容剛好和爸爸的僵硬表情成為對比,不過由於沒有旁人看到,於是這成為小晴爸爸的秘密。
夫婦執拗
同一時間,小晴的媽媽躲在房間裏哭泣,媽媽努力壓低哭聲,不想被小晴聽到,這也是為了保護小晴。媽媽哭甚麼?原來她剛剛跟爸爸吵了一頓,互罵了幾句。事緣媽媽規定了每天晚飯後的親子時間表,她希望爸爸可以和小晴玩耍,不過爸爸好像經常躲懶或馬虎了事,媽媽十分生氣,二人就吵了起來。
其實,爸媽的婚姻關係在小晴出生後便變得緊張,他們總是在照顧孩子的各種事情上發生爭執。當他們仍是二人世界的時候,甚麼都不太在意,但小晴出生後,情況就不同了,雙方的態度變得強硬,好像不會退讓。
變得沉默
這刻小晴在平台踏單車,輕鬆自在,爸爸在一旁看顧著,沒有說甚麼。「爸爸,你和我玩。」小晴逗爸爸。爸爸只點點頭,繼續沈默。「爸爸,你眼瞓了?」小晴問。爸爸沒表示,只揮揮手,示意小晴去玩。
爸爸很愛小晴,喜歡看着她玩。不過,自己總是比較累,於是寧願不說話,即使胸口鬱悶,也說不出有甚麼不妥當。呆了一會,爸爸突然想到一會兒便要回家,心口突然像被壓着的。唉! 他不喜歡爭吵,但莫明奇妙便會和妻子吵起來, 起因是甚麼也不記得了,總之就是芝麻小事。
爸爸自覺努力照顧妻女,但卻好像不停做錯,因為小晴媽媽的要求很高,爸爸好像永遠被批評,其實他也不介意。但最感傷害的,是小晴媽媽像要和自己保持距離,晚上都只會抱着小晴睡覺,平時也只會對著小晴微笑,好像兩夫妻間再也沒有出現溫柔了。
互相鼓勵
不少夫妻升級當爸媽後,兩個人實踐新角色,學着跟孩子一起,卻遠離了彼此。這是十分常見的情況,因為兩個人價值觀分歧在此階段深化,各走不同方向,當中甚至涉及家中長輩,出現婆媳不咬弦、外母女婿互相批評等,於是生仔這喜事只是表面歡樂,更多的是有深層矛盾,甚至孤立對方。
夫妻要走下去,就要互相支持對方適應新角色,也要常懷同理心,多想像對方的困難,以及認同對方的限制,常常表達支持。有些夫婦習慣「否定對方的困難」,像「所有女人都識湊囝,點會咁緊張」,又或是「所有男人都會爭住同自己仔女玩,點會無興趣」,把太多假設與否定放在夫妻中間,這會做成傷害,倒不如多作鼓勵。
鼓勵是要加強對方對家庭的向心力,像「你最怕孩子的哭聲,也忍耐着逗他,謝謝啊!」「你 好緊張孩子的事,這一定是有點壓力的,很不容易,謝謝啊!」多感謝,少批評,特別在家庭改變階段,是愛的實踐。
作者:何念慈
《親子王》授權轉載
夫婦執拗
同一時間,小晴的媽媽躲在房間裏哭泣,媽媽努力壓低哭聲,不想被小晴聽到,這也是為了保護小晴。媽媽哭甚麼?原來她剛剛跟爸爸吵了一頓,互罵了幾句。事緣媽媽規定了每天晚飯後的親子時間表,她希望爸爸可以和小晴玩耍,不過爸爸好像經常躲懶或馬虎了事,媽媽十分生氣,二人就吵了起來。
其實,爸媽的婚姻關係在小晴出生後便變得緊張,他們總是在照顧孩子的各種事情上發生爭執。當他們仍是二人世界的時候,甚麼都不太在意,但小晴出生後,情況就不同了,雙方的態度變得強硬,好像不會退讓。
變得沉默
這刻小晴在平台踏單車,輕鬆自在,爸爸在一旁看顧著,沒有說甚麼。「爸爸,你和我玩。」小晴逗爸爸。爸爸只點點頭,繼續沈默。「爸爸,你眼瞓了?」小晴問。爸爸沒表示,只揮揮手,示意小晴去玩。
爸爸很愛小晴,喜歡看着她玩。不過,自己總是比較累,於是寧願不說話,即使胸口鬱悶,也說不出有甚麼不妥當。呆了一會,爸爸突然想到一會兒便要回家,心口突然像被壓着的。唉! 他不喜歡爭吵,但莫明奇妙便會和妻子吵起來, 起因是甚麼也不記得了,總之就是芝麻小事。
爸爸自覺努力照顧妻女,但卻好像不停做錯,因為小晴媽媽的要求很高,爸爸好像永遠被批評,其實他也不介意。但最感傷害的,是小晴媽媽像要和自己保持距離,晚上都只會抱着小晴睡覺,平時也只會對著小晴微笑,好像兩夫妻間再也沒有出現溫柔了。
互相鼓勵
不少夫妻升級當爸媽後,兩個人實踐新角色,學着跟孩子一起,卻遠離了彼此。這是十分常見的情況,因為兩個人價值觀分歧在此階段深化,各走不同方向,當中甚至涉及家中長輩,出現婆媳不咬弦、外母女婿互相批評等,於是生仔這喜事只是表面歡樂,更多的是有深層矛盾,甚至孤立對方。
夫妻要走下去,就要互相支持對方適應新角色,也要常懷同理心,多想像對方的困難,以及認同對方的限制,常常表達支持。有些夫婦習慣「否定對方的困難」,像「所有女人都識湊囝,點會咁緊張」,又或是「所有男人都會爭住同自己仔女玩,點會無興趣」,把太多假設與否定放在夫妻中間,這會做成傷害,倒不如多作鼓勵。
鼓勵是要加強對方對家庭的向心力,像「你最怕孩子的哭聲,也忍耐着逗他,謝謝啊!」「你 好緊張孩子的事,這一定是有點壓力的,很不容易,謝謝啊!」多感謝,少批評,特別在家庭改變階段,是愛的實踐。
作者:何念慈
《親子王》授權轉載
最Hit
真創意!港媽巧用「轉數快」奇招尋銀包失主 連登仔讚爆:真係得香港人先做到咁高質素!|Juicy叮
2025-07-08 17:30 HKT
大埔康樂園滅門案‧二|妙計緝兇 一杯水照出真兇身份
2025-07-09 07:00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