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生產資助計畫收45宗申請

更新時間:03:54 2020-03-0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0-03-07 HKT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推出「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畫」,撥款十五億元支援本地生產口罩,最多資助二十條生產線。計畫周一起接受申請,截至昨午六時,共收到四十五宗申請,其中三十宗尚未符合計畫基本條件。有正籌設生產線的社企欲申請資助,但擔心在計畫「先到先得」機制下,無法與大型廠商競爭。
  「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畫」申請人須符合五項條件,包括已在港具備生產線所須設備、原材料;具備或租賃廠房;具備、租賃或聘請承辦商設立無塵車間設施;以及每條生產線每月生產至少五十萬個口罩。計畫秘書處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暫時共收到四十五宗申請,其中三十宗經計畫秘書處核實後確定尚未完全符合計畫的所有五項基本條件;另有十五宗仍待核實其申請資格。
  社企品牌「masHker本土好罩」正籌備在港設置口罩生產線,最快四月初投產,預計日產十萬個口罩。創辦人禤彥勳表明會嘗試申請政府資助,但認為小型企業難與大型廠商競爭。他指,名額只有二十條生產線,並以「先到先得」方式發放,形容是「鬥快」、「鬥多錢」,且現時口罩原材料及機器需求大,出價較高者自然可較快取貨及取得所需文件申請資助,相比之下小型企業成功申請的機會較微。
  他相信,若能取得政府資助,可增加他們的現金流,從而發展其他生產線或產品,包括小童口罩及不同醫療級別的口罩。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亦新設口罩廠,口罩生產線總監鄭承隆表示,現時專注做好生產口罩工作,「生產都趕唔切」,未想過會否申請政府資助,又指政府「包銷」時,成本愈低的口罩可獲補貼愈高,變相令以較高質素材料製成的口罩,獲得的額外補貼較少,認為做法不合理。
  根據計畫文件,每個口罩的原材料成本、運費及租賃開支不高於五毫,可獲六毫補貼,成本高於二元的口罩,獲四毫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