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第三屆-【詩詞賞析|南宋理學家 朱熹《春日》虛構遊春詩意 抒發儒家崇拜之心】

【詩詞賞析|南宋理學家 朱熹《春日》虛構遊春詩意 抒發儒家崇拜之心】
 
春光明媚,正是踏青賞景的好時節。宋代理學家朱熹曾以春色美景為喻,在詩中論述「尋道」的重要性,這首詩便是《春日》。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詩詞賞析
一個晴朗的好天氣,詩人到郊外泗水邊尋覓春色。只見晴空萬里,春神送來了東風。東風溫煦了大地,催發了百花爭豔、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的氣象,風光無限,景物一新。
蕭瑟的冬天既然過去了,那麼春神的光顧便是自然而然。遊春人賞景的同時,覺視野開闊,心境也和景物一樣,煥然一新。
詩人是知道那時的泗水,已被金人匈奴佔領,他是不可能去那裏遊玩的。那麼,他又為了甚麼要虛構這麼一個泗水遊春的詩意呢?
原來啊,泗水在山東,正是當年孔夫子教授弟子,傳播聖人之道的地方。詩人便於這首詩裏,暗含對儒家的崇拜之心,和對孔夫子的尊崇之意。其中,「尋芳」,就是「尋道」。尋道至泗水,就是尋孔夫子儒家之道去了。覺「無邊風景一時新」,就是尋得「道」之後,感覺耳聰目明,身心都煥然一新了——從善如流、真心求道並悟得聖道之人,就像沐浴於東風之中,看到了百花爭豔、萬紫千紅的鮮花朵朵,很容易由此悟出了春的意境,從此人生有了導引,煥發出了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嶄新的世界觀、人生觀,視野與胸懷也隨之開闊,進入到一新的境界。
如果渾渾噩噩過一世,永遠不去「悟道」,就只能有盲目的人生。這樣的人,內心荒蕪,行為盲從,就會白白過了一生一世。
 
文:鴻文館文化工作室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泗水@Trip.com
星島頭條教育欄目—學習教室:https://www.stheadline.com/learning/33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