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第三屆-【詩詞賞析|李白《獨坐敬亭山》流離漂泊後 以景入詩寄語人生】

【詩詞賞析|李白《獨坐敬亭山》流離漂泊後 以景入詩寄語人生】

 

不少人喜好登高遠足,除了能鍛煉身體外,還能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稍微放鬆下來。自古以來,不少詩人都喜歡以景入詩,通過描寫不同的景象來抒發感情,寄語人生,《獨坐敬亭山》就是其中一首。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詩詞賞析 

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甘肅。自幼聰穎好學,少年即吟詩作賦,顯露出非凡的才華。從小隨父遷居綿州,即現在的四川。他二十五歲離開四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和人世間有深刻的體驗。

後來,李白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流離漂泊,又被冤枉入獄,遭遇戴罪流放,此時他已進入花甲之年。他最後一次步履艱難地爬上安徽宣城的敬亭山,獨自坐在那兒,再也沒有昔日高朋滿座、盛友如雲、迎來送往的場面,也沒有把酒論天下、揮毫談詩詞的沖天豪氣了。

世事如浮雲!從高官厚祿瞬間跌作階下囚的詩人,只有登上這敬亭山,欣賞山中美景,在寧靜秀麗的景色中,才能找到內心的安慰吧。山裏有溪水長流,有很多的鳥兒飛翔鳴叫,也有森森的樹木,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啊,能夠治癒詩人受傷的心靈嗎?

此刻詩人看到的,卻是一群飛向遠處的鳥兒,它們越飛越遠,直至無影無蹤;遼闊的空中,一朵孤雲也悠然地飄去不見了。詩人無限傷感了,彷彿鳥兒和雲朵都不願與他相伴,只有這座敬亭山默默地接納他,永遠不變地與他的情感交流融合。

他默默地望着敬亭山,就像這座山才是他永久的良朋和知己。鳥去雲散,而在敬亭山的懷抱中,這樣的靜謐,這樣的祥和,詩人被世人漠視的情懷似乎得以舒緩。他那冷漠的遭遇、淒涼的處境,越發地在這種無聲的氛圍中顯現出來了。人無情,山有情,恐怕只有人與山相對,才是他唯一的安慰吧。

人生短暫,世事無常,山川永恆。漸漸老去的李白,不由得悲涼起來,坐在敬亭山上,久久不願離去。

 

文:鴻文館文化工作室;圖:網上圖片、敬亭山@Trip.com

星島頭條教育欄目—學習教室:https://www.stheadline.com/learning/3385287/

 

#獨坐敬亭山 #李白 #詩詞賞析 #星島學習教室 #星島第三屆全港華文雙語菁英問答比賽 #中國語文 #中文比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sc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