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第三屆-【趣味學漢語|「匽」與「匿」多音多義易混淆】

【趣味學漢語|「匽」與「匿」多音多義易混淆】
匽
【粵語讀音】jin2演【普通話讀音】yǎn/yàn 眼/燕
【漢字起源】這個字是用「匸」作為形旁,「妟」作為聲旁。本義解作隱藏、隱匿,還可以解作姓氏、兵器名及路邊的廁所,古文中也曾作通假字,通「偃」,意指停止。
匿
【粵語讀音】nik1溺【普通話讀音】nì/tè 逆/特
【漢字起源】這個字是用「匸」作為形旁,「若」作為聲旁。這個字本義是逃亡,後來主要表示隱瞞、隱藏的意思,亦可作通假字,通「慝」,意指邪惡、邪念。
多音多義:「匽」、「匿」
今期介紹的兩組漢字:「匽」字和「匿」字都屬於形義非常相近,學生容易混淆的字。這兩字的字義都與隱藏有關,卻又各自還有不同的意思。除此之外,這兩字在普通話中都各自有兩種讀音,而且在不同讀音的詞性與字義都是不同的。例如「匽」讀作第三聲時指隱藏、停止;讀作四聲時則指古時的廁所;而「匿」字讀作nì時代表逃亡、隱藏、隱瞞或暗自的意思;讀作tè時則解作邪惡、邪念。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鴻文館文化工作室;圖:網上圖片
部份漢字資料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提供。
星島頭條教育欄目—學習教室:https://www.stheadline.com/learning/334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