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第三屆-【趣味學漢語|從「鐘鳴鼎食」中看古人奢侈排場】

【趣味學漢語|從「鐘鳴鼎食」中看古人奢侈排場】
【粵語讀音】zung1中【普通話讀音】zhōng中
【漢字起源】「鐘」是一個形聲字,本義是古代的一種敲擊樂器,時常被用於宮廷祭祀或宴會時的演奏,後來也有酒器、計時的器具或時間等的引申義。
【粵語讀音】ding2頂【普通話讀音】dǐng頂
【漢字起源】「鼎」是一個象形字,本義是有三條腿或四條腿、兩個提耳的青銅器皿。鼎,不僅是盛器,還是餐具和炊具,隨後逐漸發展成為兼具祭祀意義的禮器。三足圓腹稱為圓鼎;四足方口則稱為方鼎。
 
鐘鳴鼎食
「鐘鳴鼎食」是漢語中的一個成語,出自《史記.貨殖列傳》。鐘:編鐘,古代的一種樂器,以敲擊發聲;鼎:是古時煮食所用的器皿。古時的貴族之家非常豪華,院亭百里、侍從百千也不足為奇,於是每逢用飯之時便會有專人敲鐘,以洪亮的鐘聲提示眾人飯點已到,碗筷經已準備妥當,快來吃飯吧!
因為這樣的用途,鐘鳴鼎食一詞便被用以形容古代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直至現時,考古學仍可以此作為鑒定文物來源的證據,分析文物出土地的原貌。部分的博物館中也有編鐘和鼎的文物館藏,展現古人靡衣玉食的一面。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鴻文館文化工作室;圖:歷史文物陳列館、網上圖片
部份漢字資料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提供。
星島頭條教育欄目—學習教室:https://www.stheadline.com/learning/335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