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第三屆-【趣味學漢語|「觴」與「籌」觥籌交錯 現古代宴樂盛況】

【趣味學漢語|「觴」與「籌」觥籌交錯 現古代宴樂盛況】
觴
【粵語讀音】soeng1相【普通話讀音】shāng傷
【漢字起源】「觴」字本義指盛滿酒的杯子,後來則泛指酒器。「觴」在金文和小篆時期的構字和寫法非常不同:金文從「爵」從「昜」,其中「爵」字用來示義,表示酒器的意思,而「昜」則是聲符;小篆中寫法從「角」從「人」從「昜」,與現時楷書的寫法相近,「角」表示酒器的意思,其他部分則用來表示讀音。
籌
【粵語讀音】cau4囚【普通話讀音】chóu仇
【漢字起源】本義指古代宴會上玩投壺遊戲時所用的一種形狀像竹籤或筷子的簽子。後來「籌」還可以表示籌碼,延伸出表示計算、謀劃、計策的意思。
觥籌交錯:現古代宴樂盛況
現代人玩樂可以相聚觀影,或是到卡拉OK大展歌喉,你可知道古人的聚會都是怎樣玩樂的?成語「觥籌交錯」原來早已說清當時的盛況!而上文中介紹的漢字「觴」也是泛指酒器的意思,古時和「觥」合稱為「觥觴」,也是指酒器,後又有酬酢交際的引申義。
「觥籌交錯」出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這篇遊記記錄了歐陽修與一眾好友在醉翁亭內喝酒投壺的經歷,文中繪形繪聲,活像一齣古代紀錄片。觥,即酒杯;籌,即投壺用的矢。酒杯與矢互相交錯,代表宴會上各人互相敬酒、投壺比拼,酒杯不斷碰撞,人們高興地玩着投壺,場面非常熱鬧。可見古人的宴會都喜歡相聚而飲,再配上投壺吟詩等的助興遊戲,一點也不比現代的宴會遜色!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鴻文館文化工作室;圖:網上圖片、維基百科、The Value
部份漢字資料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提供。
星島頭條教育欄目—學習教室:https://www.stheadline.com/learning/3352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