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74%人擁家庭聊天群組 訊息愈多愈快樂
更新時間:18:01 2019-12-19 HKT
發佈時間:15:28 2019-12-19 HKT
發佈時間:15:28 2019-12-19 HKT


賽馬會智家樂計劃、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早前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本年5月24日至6月11日向18歲以上懂得中文的香港居民進行隨機抽樣問卷調查,成功訪問644人,結果顯示,面談交流的比例由2013年的80%下降至今年的74.4%。直接使用電話對話的比例亦大減,由2013年42.9%下跌至28.7%。另外,多達74%受訪人士擁有家庭聊天群組,以45至64歲人最多。

調查反映,受訪者經群組收到及發送的訊息愈多,其家庭溝通質素、家庭及個人快樂指數愈高,其指數亦會較沒有家庭群組的人高。
不過,調查亦顯示,若每天接收超過20個家庭群組訊息,家庭溝通質素、家庭及個人快樂指數得分則會下降至鈔別7.2分、6.9分及6.6分。
計劃首席調查員林大慶表示,市民可以活用不同貼圖、表情符號及拍攝投巧,增加訊息的趣味,令談話變得「影像化」。不過他說,避免產生誤解或冒犯,發出短訊時應梳理想法及避免發送過多訊息「令人覺得煩」。
林大慶又指,文字短訊溝通增加對面對面交談有一定影響,預計未來面對面對話會持續下降。團體亦鼓勵市民多利用電子通訊群組與家人溝通,但亦不應忽略面對面交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