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城共生 宜居空間的創與造 領展20周年特展
發佈時間:21:25 2025-07-18 HKT

城市的構成不僅僅是建築,更是人們生活與情感的連結。每個人都嚮往「安居樂業」,香港擁有便利的生活環境,多年來各個社會階層共同努力的構建之下,每個社區更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宜居空間」,適逢領展房託上市20周年精心舉辦的「人城共生 – 宜居空間的創與造」特展,呈現商場與香港社區共同成長的歷程,邀請市民一同探索社區空間的演變故事。

從生態到科技、從硬件優化到商業活化、從地方營造到人文關懷,特展以「宜居空間」為核心,透過6大展區,讓市民一起探索宜居生活的更多可能性。走進270度「沉浸體驗區」,市民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躍然眼前,展現領展物業如何融入社區,成為居民生活的重要一環。時光隧道將參觀者帶回20年前,見證了從管理公共屋邨商場起步,到如今業務版圖擴展至中國內地、澳洲、倫敦及新加坡的發展歷程。目前,領展在香港擁有並管理130個物業,每日服務超過100萬市民,完成超過100項資產提升工程,活化了眾多社區環境。

告別以往潮濕及陳舊的風格,領展旗下的街市衛生情況及設施逐步改善,菜檔的環境演變過程在「街市大變身」展區完整呈現。自2010年起,52個鮮活街市透過乾濕分離設計、LED照明、改良通風系統和電子支付設施等現代化元素,煥然一新。展區的微縮模型讓參觀者透過AR濾鏡解碼革新元素,更可與虛擬檔主「強哥」和「蓮姐」交流互動,重溫街市人情味。

社區理念實踐 創造15分鐘生活圈
近年國際城市規劃重視的「15分鐘生活圈」理念,正是「活化社區尋寶圖」展區的策展構思。理念由巴黎第一大學Carlos Moreno教授所提出,讓居民在距家15分鐘步程內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與領展物業所在社區的願景不謀而合。至今企業已完成的103個資產提升項目,其中100個遍佈香港15區,均根據當地特色及社群需求度身構建,謹守生活美學、社群互動及以人為本的3大原則,全面貼合城市發展與社區生活的需求。
特展中的互動遊戲亦生動體現此理念,例如「新舊大比併」讓參觀者在限時內完成拼圖,直觀比較商場翻新前後的變化,而投射遊戲「誰是神射手」則讓人體驗翻新後的籃球場場景,展示社區休閒設施的優化成果。虛擬實境技術更讓參觀者親歷8個重點物業如何連結當區特色,打造完整的生活圈。

科技創新與社會責任 構建可持續未來
走進「節能科技體驗區」,可見智能物業管理如何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提升能源效益。為市民帶來全港最大的私營電動車充電網絡,領展擁有超過3,000個充電設施;53項物業安裝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每年產能約420萬度電,相當於1,273個三人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屬於香港最大的私人太陽能發電系統營運商之一。另外,更有把廢棄鋁罐變身為栩栩如生的蝴蝶藝術裝置,其身處於「樓下有個蝴蝶園」結合與環保協進會合作的「連繫自然」項目簡介,當中特別介紹領展10個商場設立的蝴蝶園已記錄41種蝴蝶品種,展現出環保創意與生態保育的結合,令人驚喜。

在特展中,一個格外暖心的部分是「社區愛匯聚」展區,自2013年成立的「愛・匯聚計劃」已投放逾1.58億元予超過190個社區項目,受惠人次達1,800萬;「領展大學生獎學金」支持家庭三代首位大學生,至今發放1,920個獎學金;2025年更推出「傑出學生獎學金」,擴展至中學生,全面支援各階層的需要。

藝術與想像 共創宜居未來
匯集三位當代藝術家對未來城市的詮釋,「畫廊—重構城市想像」:Emily Allchurch的數位拼貼《Link: 20 Years Together》融合12個領展標誌性物業及地標;馮捲雪的木刻版畫描繪虛構的烏托邦「寶綠達」;陸海敏的剪紙作品《共生餘點》系列則強調人類、動物、城市與自然的共生關係。特展最後的「畫好未來」互動區邀請參觀者發揮創意,共同勾勒理想社區藍圖。正如展板所言:「宜居城市,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1(SDG11)的主要倡議,創造宜居空間,需要匯聚眾人的智慧與力量。」參觀特展不僅回顧過往,更為市民對香港的宜居未來開啟新想像。

領展20周年特展 -「人城共生:宜居空間的創與造」
地址 : 九龍橫頭磡聯合道 198 號樂富廣場 A 區 3 樓(港鐵樂富站 A 出口)
開放時間 : 每日上午 10 時至下午 6 時 30 分(最後入場時間下午 6 時)
網址 : http://www.linkreit.com/tc/sustainability/sustainability-lab